关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方法的讨论

被引:776
作者
朱会义
李秀彬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指数方法; 资源的变化; 变化的方向; 变化的空间形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208 [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学科分类号
070503 ; 081603 ; 0818 ; 081802 ;
摘要
近几年来,各类指数模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并在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规律总结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指数方法包括变化率、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转移矩阵、流向百分比、动态度、相对变化率、邻接度、多度、重要度、景观指数等。但有关文献对这些指数的表述与计算中,还存在一些明显的混乱与误用。文章通过分析国内相关文献中所涉及的各类指数方法,将其按资源变化的分析、变化方向分析、变化的空间形式分析等目的取向加以归类,然后在此类型框架下,详细阐述了各种指数方法的概念、计算方法、意义、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用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643 / 65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Spatial patterns of urban land use growth in Beijing[J]. LIU Shenghe, Sylvia Prielei, LI Xiubin(1. Inst.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2.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pplied System Analysis, A-2361 Laxenburg, Austria).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02(03)
[2]   青藏公路对区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影响——以格尔木至唐古拉山段为例 [J].
张镱锂 ;
刘林山 ;
摆万奇 ;
郑 度 ;
李双成 ;
阎建忠 .
地理学报, 2002, (03) :253-266
[3]   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J].
朱会义 ;
何书金 ;
张明 .
地理研究, 2001, (06) :669-678
[4]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寻求新的综合途径 [J].
蔡运龙 .
地理研究, 2001, (06) :645-652
[5]   中国土地利用时空特征分析 [J].
王思远 ;
刘纪远 ;
张增祥 ;
周全斌 ;
赵晓丽 .
地理学报, 2001, (06) :631-639
[6]   Land use change in Bohai Rim: a spatial-temporal analysis [J].
Zhu Hui-yi ;
Li Xiu-bin ;
He Shu-jin ;
Zhang Ming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01, 11 (3) :305-312
[7]   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 [J].
朱会义 ;
李秀彬 ;
何书金 ;
张明 .
地理学报, 2001, (03) :253-260
[8]   拉萨城市用地变化分析 [J].
张镱锂 ;
李秀彬 ;
傅小锋 ;
谢高地 ;
郑度 .
地理学报, 2000, (04) :395-406
[9]   基于GIS的北京城市土地利用扩展模式 [J].
刘盛和 ;
吴传钧 ;
沈洪泉 .
地理学报, 2000, (04) :407-416
[10]   人口增长胁迫下的全球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J].
谢高地 ;
成升魁 ;
丁贤忠 .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3)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