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和GIS技术的露天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被引:49
作者
毕如田 [1 ]
白中科 [2 ]
李华 [3 ]
李卫祥 [1 ]
机构
[1]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3] 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露天矿区; 土地利用变化; 遥感; GIS技术; TM影像; 安太堡煤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以安太堡大型露天煤矿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区4期Landsat TM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将露天矿区土地利用类型按照剥离区、采挖区、复垦区和原地貌进行分类,采用监督分类与人机交互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获得研究区4个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图,将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图叠加,分析了露天矿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原地貌15a间平均每年减少1km2左右,并由于近年来煤炭产量的逐步增加原地貌面积有加速减少的趋势,采挖区的面积基本保持在7km2左右,剥离区与复垦区面积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但复垦区增长速度较剥离区增长速度快,预计在2015年复垦面积与剥离面积基本保持平衡;按照目前的采煤速度,研究区一期工程的原地貌到2008年将全部消失。运用RS和GIS技术对大型露天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可快速准确地掌握露天矿区土地利用的时空结构、不同时期不同土地类型的转移情况及其发展趋势,为大型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引用
收藏
页码:201 / 20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基于遥感影像的露天煤矿区土地特征信息及分类研究 [J].
毕如田 ;
白中科 .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02) :77-82+291
[2]   黄土区大型露天矿农业用地格局演变的分析 [J].
张前进 ;
白中科 ;
郝晋珉 ;
范锦龙 ;
赵景逵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11) :98-103
[3]   采煤沉陷对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的影响预测 [J].
白中科 ;
段永红 ;
杨红云 ;
付慧 ;
吕春娟 ;
马锐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06) :67-70
[4]   中国东部丘陵矿区复垦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J].
胡振琪 ;
赵淑芹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05) :78-81
[5]   煤矿井田区地表沉陷对植被景观的影响——以山西省晋城市东大煤矿为例 [J].
全占军 ;
程宏 ;
于云江 ;
邹学勇 .
植物生态学报, 2006, (03) :414-420
[6]   徐州煤矿区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分析 [J].
卞正富 ;
张燕平 .
地理学报, 2006, (04) :349-358
[7]   基于遥感图像的煤矿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J].
胡振琪 ;
谢宏全 .
煤炭学报, 2005, (01) :44-48
[8]   关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方法的讨论 [J].
朱会义 ;
李秀彬 .
地理学报, 2003, (05) :643-650
[9]  
煤矿区复垦农田景观演变及其控制研究[M]. 地质出版社 , 付梅臣,胡振琪著, 2005
[10]  
工矿区陆面演变监测分析与调控治理研究[M]. 地质出版社 , 杜培军[等]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