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2 条
采煤沉陷对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的影响预测
被引:52
作者:
白中科
[1
]
段永红
[2
]
杨红云
[1
]
付慧
[1
]
吕春娟
[2
]
马锐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系
[2]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测绘系
来源:
关键词:
采煤沉陷;
土壤侵蚀;
土地利用;
生态影响;
预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3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120405 ;
摘要:
中国新建和将建的煤矿区主要集中分布在生态脆弱的晋、陕、蒙区,生态环境压力大。正确预测采煤沉陷引发的人为加速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变化,可为生态脆弱煤矿区的生态恢复和重建提供依据。该文采用RS、G IS为手段进行信息提取和图形叠加,结合类比法和专家咨询法等,研究了山西大同塔山矿采煤沉陷引发的土壤侵蚀和土地利用的变化。结果表明:1)采煤后88.80%土地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陷。2)沉陷后土地年土壤侵蚀总量增加42.32~79.05万t,单位面积年侵蚀量增加了246.01~464.56 t/km2,侵蚀模数为2321.78~4335.64 t/(km2.a),部分地块沉陷后土壤侵蚀强度上升了一个等级。3)地表移动变形产生的裂缝、陷坑、塌方或小滑坡等,使农用地被分割而破碎、地块变小,其中,沉陷后旱地最小斑块面积为7.72 m2,有林地最小斑块面积为72.95 m2,灌木林地最小斑块面积为6.71 m2,疏林地最小斑块面积为75.79 m2,中覆盖度草地最小斑块面积为14.81 m2,低覆盖度草地最小斑块面积为9.44 m2。局部裂缝密集带,可造成土地毁坏。4)除工交用地和居民点用地外,原地貌沉陷后土地利用率,较原地貌降低10%的比例为14.05%,降低10%20%(含10%)的比例为85.18%,降低20%(含20%)以上的比例为0.77%。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0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