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贤文化建设中的传承与创新

被引:72
作者
季中扬
师慧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关键词
乡贤; 新乡贤; 乡贤文化; 乡村振兴;
D O I
10.13858/j.cnki.cn32-1312/c.2018.01.023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秦汉之后,传统乡贤文化历经两千余年的传承,尤其是明清两代六百余年的自觉建设,已经形成了包含乡贤的公举、祭祀、传记与方志的书写,乡贤组织乡村自治以及乡贤文化自觉传承等内容的文化体系。当代"乡贤工作室"、"乡贤理事会"、乡贤评选、乡贤名录,建设乡贤文化长廊、广场与文化馆等新乡贤文化建设举措,借鉴、传承了传统乡贤文化中的"三老"制、乡约制、"推举"制、乡贤书写等传统。古代乡贤文化建设主要目的是通过表彰乡贤,从而激励、劝勉乡民,教化乡村社会。当代新乡贤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并不仅仅在此,它一方面是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是为了破解乡村社会现代发展这一世界性难题,尤其是后者,是当代新乡贤文化建设所肩负的全新的历史使命。
引用
收藏
页码:181 / 18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新乡贤制度与农村基层治理:梁寨样本 [J].
王红艳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43 (04) :8-14
[2]   乡贤的外生性及其介入乡村机理分析 [J].
张英魁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7, (03) :79-84
[4]   乡贤群体参与现代乡村治理的政治逻辑与机制构建 [J].
白现军 ;
张长立 .
南京社会科学, 2016, (11) :82-87
[5]   “乡贤”的伦理精神及其向当代“新乡贤”的转变轨迹 [J].
赵浩 .
云南社会科学 , 2016, (05) :38-42+186
[6]   当代乡村建设中乡贤文化自觉与践行路径 [J].
季中扬 ;
胡燕 .
江苏社会科学, 2016, (02) :171-176
[7]   “乡贤治村”与村民自治的发展走向 [J].
裘斌 .
甘肃社会科学, 2016, (02) :163-167
[8]   乡村治理中乡贤文化的时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J].
刘淑兰 .
理论月刊 , 2016, (02) :78-83
[9]   地方先贤祭祀的展开与明清国家权力的基层渗透 [J].
牛建强 .
史学月刊, 2013, (04) :39-63
[10]   从先贤祠到乡贤祠——从先贤祭祀看宋明地方认同 [J].
魏峰 .
浙江社会科学, 2008, (09) :92-96+9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