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承销商利用分析师报告托市了吗?

被引:112
作者
潘越 [1 ]
戴亦一 [2 ]
刘思超 [1 ]
机构
[1]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2]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承销商; 托市; 分析师报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51 [];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学术界对于我国IPO市场是否存在承销商托市行为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搜集新股上市一年之内的分析师报告数据,系统考察了我国承销商利用分析师报告进行托市的行为特征,以及投资者对于承销商分析师具有托市性质报告的市场反应。结果发现:(1)承销商会利用乐观、但偏颇的分析师报告为市场表现不佳的新股进行托市,但这一现象在新股上市90天后消失;(2)声誉机制在新股解禁期后才能有效约束承销商利用分析师报告托市的利益冲突行为;(3)市场投资者总体上能够识别承销商的托市意图,并对承销商分析师报告的系统偏误进行自我调整。本文的研究不仅为我国承销商是否存在托市行为提供了新的直接性经验证据,而且有助于市场各方洞悉分析师报告背后的利益冲突,同时也为监管部门出台相关的规范政策提供了新的决策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31 / 14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证券分析师利益冲突影响投资者利益吗——一个经验研究评述(1995—2007) [J].
张雪兰 ;
何德旭 .
金融研究, 2008, (07) :170-183
[2]  
承销商分析师与非承销商分析师预测评级比较研究[J]. 原红旗,黄倩茹.中国会计评论. 2007(03)
[3]   投资银行声誉机制有效性——执业质量与市场份额双重视角的研究 [J].
徐浩萍 ;
罗炜 .
经济研究, 2007, (02) :124-136
[4]   承销商进行了IPO托市吗 [J].
熊维勤 ;
孟卫东 .
财经科学, 2007, (01) :105-111
[5]   分析师的建议是否有投资价值——来自中国市场的经验数据 [J].
王征 ;
张峥 ;
刘力 .
财经问题研究, 2006, (07) :36-44
[6]   中国IPO市场存在承销商托市吗 [J].
杨记军 ;
赵昌文 .
财经科学, 2006, (06) :30-37
[7]   承销商托市与新股折价 [J].
黄鑫 ;
沈艺峰 .
证券市场导报, 2002, (11) :62-67
[8]   承销商托市对新股初始回报的影响——对上海A股市场的实证研究 [J].
徐文燕 ;
武康平 .
当代经济科学, 2002, (01) :80-86
[9]   中国新股弱势问题研究 [J].
王美今 ;
张松 .
经济研究, 2000, (09) :49-56
[10]  
Information Risk and Underwriter Switching in SEOs: Evidence from China[J] . WeiLuo,PinguiRao,HengYue.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 Accounting . 2010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