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的隐私困境与救济路径

被引:22
作者
许天颖 [1 ,2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 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隐私; 个人信息; 传播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摘要
人工智能时代,移动设备、传感器、定位系统等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将个人隐私、个人信息的探讨接入了全新的语境,隐私侵权主体、侵犯方式、获取的隐私内容以及侵权的追责都与传统的隐私侵犯不同。本文对这些变化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全球范围内走在前列的伦理设计与法律前瞻,提出可能的救济方式和治理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66 / 17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人工智能中的隐私保护问题 [J].
邵国松 ;
黄琪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 39 (12) :1-5
[2]   人工智能的伦理与法律风险问题研究 [J].
党家玉 .
信息安全研究, 2017, 3 (12) :1080-1090
[3]   透明人与空心人: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性的改变 [J].
张宪丽 ;
高奇琦 .
学术界, 2017, (09) :81-92+324
[4]   人工智能时代的制度安排与法律规制 [J].
吴汉东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 35 (05) :128-136
[5]   试论人工智能技术范式下的传媒变革与发展——一种对于传媒未来技术创新逻辑的探析 [J].
喻国明 ;
姚飞 .
新闻界, 2017, (01) :39-43
[6]   谷歌的人工智能战略 仍难越过隐私这道坎 [J].
刘春杰 .
计算机与网络, 2016, 42 (21) :19-19
[7]   人工智能安全问题及其解决进路 [J].
杜严勇 .
哲学动态, 2016, (09) :99-104
[8]   万物皆媒——新一轮技术驱动的泛媒化趋势 [J].
彭兰 .
编辑之友, 2016, (03) :5-10
[9]   从隐私到个人信息:利益再衡量的理论与制度安排 [J].
张新宝 .
中国法学, 2015, (03) :38-59
[10]  
隐私权的新发展[J]. 王利明.人大法律评论.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