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中的隐私保护问题

被引:48
作者
邵国松 [1 ]
黄琪 [2 ]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2] 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隐私保护; 个人信息; 大数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摘要
人工智能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其与大数据的结合使个人隐私更容易被侵犯,且责任也难以被追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救济。本文通过揭开人工智能侵犯隐私背后的神秘面纱,在现行法律框架内为隐私被侵犯提供可行的救济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人工智能时代的制度安排与法律规制 [J].
吴汉东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 35 (05) :128-136
[2]   人工智能安全问题及其解决进路 [J].
杜严勇 .
哲学动态, 2016, (09) :99-104
[3]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从认知科学五个层级的理论看人机大战 [J].
蔡曙山 ;
薛小迪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53 (04) :145-154
[4]   物联网安全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J].
李欲晓 .
法学论坛, 2014, 29 (06) :20-24
[5]   “被遗忘的权利”:个人信息保护的新问题及对策 [J].
邵国松 .
南京社会科学, 2013, (02) :104-109+125
[6]   人工智能发展综述 [J].
田金萍 .
科技广场, 2007, (01) :230-232
[7]  
未来简史[M]. 中信出版社 , 尤瓦尔·赫拉利, 2017
[8]  
人格权法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王利明著, 2005
[9]  
Peeping Hals:Making Sen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Ryan Calo. European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