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翼飞行器的建模与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45
作者
贺威 [1 ]
丁施强 [2 ]
孙长银 [3 ]
机构
[1] 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
[2] 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机器人研究中心
[3]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扑翼飞行器; 空气动力学; 飞行控制; 柔性结构; 振动控制;
D O I
10.16383/j.aas.2017.c160581
中图分类号
V249 [飞行控制系统与导航];
学科分类号
081105 ;
摘要
扑翼飞行器(Flapping-wing air vehicle,FAV)即通过模拟昆虫以及鸟类飞行方式而制造的仿生机器人.与常见的固定翼和旋翼飞行器相比,具有效率高、质量轻、机动性强、耗能低等显著优点,是飞行器发展的重要方向.关于扑翼机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后期,现如今从理论探索到机体开发都有了可喜的成果.本文首先介绍了世界领先的几款扑翼飞行器的特点,接着简述了扑翼飞行器在动力学、能源、控制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685 / 69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基于单位四元数的四旋翼编队反演控制方法 [J].
李磊 ;
李小民 ;
杨森 .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6, 24 (02) :64-67
[2]   高超声速风洞气动力试验技术进展 [J].
唐志共 ;
许晓斌 ;
杨彦广 ;
李绪国 ;
戴金雯 ;
吕治国 ;
贺伟 .
航空学报, 2015, 36 (01) :86-97
[3]   鲁棒多模型自适应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J].
张维存 ;
刘冀伟 ;
胡广大 .
自动化学报, 2015, 41 (01) :113-121
[4]   蜂蝇快速起飞过程的实验观测及力学分析 [J].
陈茂伟 ;
孙茂 .
航空学报, 2014, 35 (12) :3222-3231
[5]  
非匹配不确定高阶非线性系统递阶Terminal滑模控制[J]. 蒲明,吴庆宪,姜长生,佃松宜,王宇飞.自动化学报. 2012(11)
[6]  
卫星编队飞行的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J]. 董晓光,曹喜滨,张锦绣,施梨.自动化学报. 2013(02)
[7]   鸭式旋翼/机翼无人机飞行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J].
盖文东 ;
王宏伦 ;
李大伟 .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2, (02) :244-249
[8]   飞行器垂直尾翼H∞鲁棒振动主动控制 [J].
段丽玮 ;
汤忠梁 ;
吴志华 .
振动测试与诊断., 2011, 31 (01) :119-123+133
[9]   多无人机协同编队飞行控制的研究现状 [J].
樊琼剑 ;
杨忠 ;
方挺 ;
沈春林 .
航空学报, 2009, 30 (04) :683-691
[10]   柔性扑翼微型飞行器升力和推力机理的风洞试验和飞行试验附视频 [J].
昂海松 ;
曾锐 ;
段文博 ;
史志伟 .
航空动力学报, 2007, (11) :1838-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