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垂直尾翼H∞鲁棒振动主动控制

被引:7
作者
段丽玮 [1 ]
汤忠梁 [2 ]
吴志华 [3 ]
机构
[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 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关键词
振动主动控制; H∞鲁棒控制; 垂直尾翼; 混合灵敏度方法;
D O I
10.16450/j.cnki.issn.1004-6801.2011.01.008
中图分类号
V214.33 [];
学科分类号
08 ; 0825 ;
摘要
以飞行器垂直尾翼模型为研究对象,将H∞鲁棒控制理论的混和灵敏度方法用于解决尾翼模型的多模态振动主动控制问题。通过对垂尾振动控制系统不确定性分析,选择了权函数,设计了H∞控制器并对控制器进行了适当的降阶处理,并对垂尾模型的多模态振动控制进行了主动控制试验。结果表明,结构前三阶模态振动(模态频率分别为3 Hz,5.7 Hz和27 Hz)的振幅分别降低了11dB,11dB和2dB,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验证了H∞控制理论应用于垂尾结构多模态振动主动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19 / 123+133 +13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基于H_∞的飞机垂直尾翼模型振动主动控制.[D].吴志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 06
[2]  
压电智能板结构的H_∞振动控制.[D].王小兵.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 01
[3]   Characteristics of F/A-18 vertical tail buffeting [J].
Sheta, EF ;
Huttsell, LJ .
JOURNAL OF FLUIDS AND STRUCTURES, 2003, 17 (03) :461-477
[4]   基于H∞的振动系统多输入多输出鲁棒控制仿真 [J].
胡如夫 ;
李普 ;
陈南 ;
孙庆鸿 .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6) :894-897
[5]   飞行器智能结构系统研究进展与关键问题 [J].
陈勇 ;
熊克 ;
王鑫伟 ;
梁大开 .
航空学报, 2004, (01) :21-25
[6]   振动系统鲁棒H∞控制实验研究 [J].
李普 ;
孙庆鸿 ;
陈南 .
振动工程学报, 2002, (03) :67-70
[7]   振动半主动控制技术的进展 [J].
胡海岩 ;
郭大蕾 ;
翁建生 .
振动、测试与诊断, 2001, (04) :3-12+60
[8]   振动工程中智能结构的研究进展 [J].
李俊宝 ;
张景绘 ;
任勇生 ;
张令弥 .
力学进展, 1999, (02) :22-34
[9]   H_∞方法在振动主动鲁棒控制中的应用 [J].
谢石林 ;
张景绘 .
机械强度, 1998, (04) :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