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教育致贫”发生机制与“教育治贫”对策——基于三个民族地区的对比研究

被引:9
作者
田晓红
李涛
机构
[1] 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教育致贫; 教育治贫; 对比研究;
D O I
10.19898/j.cnki.42-1704/c.2011.06.014
中图分类号
G750 [少数民族教育理论];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发展民族地区教育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途径,但实践证明部分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因教育陷入贫困。研究使用文献法、档案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选取黔南民族地区、湖北恩施民族地区和吉林延边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对比三者"教育发展与农户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教育致贫"的原因和"教育治贫"的对策,推动民族地区走向教育致富道路。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因教致贫”的社会后果及其规避 [J].
王改性 .
湖北社会科学, 2010, (04) :167-170
[2]   “教育致贫”及其规避路径 [J].
范开菊 .
教育评论, 2009, (02) :16-19
[3]   “因教致贫”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J].
田恒平 .
教学与管理, 2008, (27) :3-6
[4]   教育致贫悖论及其解释 [J].
陈建国 .
生产力研究, 2008, (08) :1-4
[5]   农村因教致贫现象的政府责任探究 [J].
李放 ;
刘娟 .
高等农业教育, 2007, (12) :88-91
[6]   农村“因教致贫”现象的反思 [J].
韦志明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25) :7977-7978
[7]   “教育致贫”的形成机制、原因和对策 [J].
杨小敏 .
复旦教育论坛, 2007, (03) :36-40+48
[8]   “因教致贫”原因探析 [J].
余世华 .
教育与经济, 2006, (01) :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