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对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固碳速率的影响

被引:19
作者
冯源 [1 ,2 ]
肖文发 [1 ,2 ]
朱建华 [1 ,2 ]
李奇 [1 ,2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2]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造林; 灰色模型; CBM-CFS3模型; 固碳;
D O I
10.19741/j.issn.1673-4831.2019.0254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量化连年造林对提升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贡献,对于了解区域碳循环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县域造林统计数据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应用区域尺度森林碳收支模型(CBM-CFS3)设置造林情景与未造林情景(BS),评估和预测了2009—2030年造林对湖北省兴山县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固碳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期间造林情景下兴山县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固碳速率平均值分别为16 540.55 Gg和208.04 Gg·a-1,比BS情景对应值高472.85 Gg(2.94%)和16.01 Gg·a-1(8.34%)。在新造林生态系统中,生物量碳库和死亡有机质碳库的碳储量占比分别为19.11%和80.89%,这2个碳库的固碳速率分别占新造林生态系统固碳速率的94.15%和5.85%。造林使马尾松林和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平均值分别增加237.23和235.63 Gg,使两者固碳速率分别增加6.44和9.57 Gg·a-1。通过调整兴山县林龄结构,造林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固碳速率。未来可适当增加落叶阔叶林造林面积,加强抚育管理,以增强该区域森林碳汇功能,促使森林资源持续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281 / 29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基于CBM-CFS3模型的三峡库区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计量.[D].付甜.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 06
[2]  
湖北农村统计年鉴.[Z]..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3]   长江流域森林植被碳储量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 [J].
贾松伟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8, 34 (11) :997-1002
[4]   关帝山林区退化灌木林转变为华北落叶松林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J].
罗云建 ;
张小全 ;
朱建华 ;
张治军 ;
车通 .
生态学报, 2018, 38 (23) :8354-8362
[5]   新疆西伯利亚落叶松固碳速率时空分异研究 [J].
邱琳 ;
郑江华 ;
王蕾 ;
轩俊伟 ;
高亚琪 ;
罗磊 .
生态学报, 2018, 38 (19) :6953-6963
[6]  
Ecosystem carbon and nitrogen storage following farmland afforestation with black locust(Robinia pseudoacacia) on the Loess Plateau; China.[J].Guangqi Zhang;Ping Zhang;Yang Cao;.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18, 03
[7]   基于STIRPAT和GM(1,1)模型的湖南省农地投入碳排放增长机理及趋势预测 [J].
黎孔清 ;
陈俭军 ;
马豆豆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 (02) :345-352
[8]   基于碳密度-林龄关系的黑龙江省森林碳汇潜力预测 [J].
任继勤 ;
夏景阳 .
环境科学研究, 2017, 30 (04) :552-558
[9]   2005-2013年中国新增造林植被生物量碳库固碳潜力分析 [J].
廖亮林 ;
周蕾 ;
王绍强 ;
汪小钦 .
地理学报, 2016, 71 (11) :1939-1947
[10]  
中国退耕还林工程温室气体排放与净固碳量.[J].刘博杰;张路;逯非;王效科;刘魏魏;郑华;孟龄;欧阳志云;.应用生态学报.2016,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