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中国碳强度——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被引:15
作者
刘洪涛
杨洋
机构
[1]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碳强度;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信息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5 [资源开发与利用];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083305 ; 1204 ;
摘要
信息化对碳强度的降低存在正反两方面的作用,致使信息化对碳强度的真实影响无法仅从理论分析得到。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在估算省级CO2排放量的基础上构造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同时使用工具变量以及动态GMM方法进行参数估计。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化能显著降低中国总体碳强度,东部地区信息化对区域碳强度降低的作用大而显著,中西部地区则为小而不显著。为充分利用信息化给中国节能减排带来的有益成果,应进一步提高中国的信息化水平,并重视区域间信息化的均衡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226 / 23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工业技术进步对区域碳强度的影响——基于空间计量研究 [J].
吕康娟 ;
李申 ;
俞安愚 .
软科学, 2016, 30 (10) :62-65+108
[2]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基于2000-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J].
陈庆江 ;
杨蕙馨 ;
焦勇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 (01) :55-63
[3]   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与中国的能源强度 [J].
李标 ;
吴贾 ;
陈姝兴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 (08) :69-76
[4]   信息化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变迁的相关性分析 [J].
赵昕 ;
茶洪旺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 (07) :84-88
[5]   信息化能提高中国工业部门技术创新效率吗 [J].
韩先锋 ;
惠宁 ;
宋文飞 .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12) :70-82
[6]   中国碳强度的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周杰琦 .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4, 29 (02) :12-20
[7]   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与碳排放强度——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J].
郑欢 ;
李放放 ;
方行明 .
管理现代化, 2014, (01) :54-56
[8]   中国碳强度影响因素长期均衡与动态分析 [J].
孙欣 ;
张可蒙 ;
宋马林 .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3, 28 (12) :47-52
[9]   中国碳强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比较分析——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黄芳 ;
江可申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3, 43 (22) :49-56
[10]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动对碳强度影响的灵敏度分析 [J].
王韶华 ;
于维洋 .
资源科学, 2013, 35 (07) :1438-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