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工智能的侵权责任

被引:68
作者
刘小璇 [1 ]
张虎 [2 ]
机构
[1] 上海大学法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研究中心
[2]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侵权责任法》; 民事主体;
D O I
10.15937/j.cnki.issn1001-8263.2018.09.015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根据人工智能独立于人类的程度,可分为弱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和超人类智能三个阶段。当前,我们正处于弱人工智能向人工智能过渡的阶段。针对人工智能的侵权责任,我国立法并未赋予其主体地位,但可就具体情形依产品责任及替代责任予以追责。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其将广泛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并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规制人工智能的侵权责任,我国民事立法可借鉴法人及非法人组织主体地位确立的经验,赋予其民事主体资格。在人工智能侵权责任具体制度的设置上,考虑到其特殊性,在归责原则、责任构成及责任的承担上亦应做出相应的特殊规定。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10+149 +14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人工智能有限法律人格审视 [J].
袁曾 .
东方法学, 2017, (05) :50-57
[2]   人工智能时代的制度安排与法律规制 [J].
吴汉东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 35 (05) :128-136
[3]   论人工智能的民事责任:以自动驾驶汽车和智能机器人为切入点 [J].
司晓 ;
曹建峰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 35 (05) :166-173
[4]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认定 [J].
熊琦 .
知识产权, 2017, (03) :3-8
[5]   通向人工智能时代——兼论美国人工智能战略方向及对中国人工智能战略的借鉴 [J].
何哲 .
电子政务, 2016, (12) :2-10
[6]   论我国侵权责任法分则的体系及其完善 [J].
王利明 .
清华法学, 2016, 10 (01) :112-126
[7]  
国外人工智能与法律研究进展述评.[J].张妮;杨遂全;蒲亦非;.法律方法.2014, 02
[8]   我国产品责任制度:守成与创新 [J].
张新宝 ;
任鸿雁 .
北方法学, 2012, 6 (03) :5-19
[9]  
人工智能会灭绝人类吗?.[N].常丽君;.科技日报.2014,
[10]  
德国民法总论.[M].(德) 布洛克斯; (德) 瓦尔克;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