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人型人工智能实体的刑事责任主体资格审视

被引:46
作者
王耀彬
机构
[1] 东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类人型人工智能; 刑法; 刑事风险; 刑事责任; 刑事主体; 理性;
D O I
10.15896/j.xjtuskxb.201901016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现行刑法主体概念对于人工智能法律主体规制的缺位,无形中增加了人们对于智能风险的恐惧。当下,各部门法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已显雏形,刑事法的规制却略显保守。类人型人工智能实体与自然人的相似程度比动物、单位更高,包含法律设定主体的本质要素——理性,并具备侵犯法益的可能性,从而增强了赋予其刑事责任主体地位的必要性;从刑法内部构成的教义学层面分析,类人型人工智能实体具备刑法上的认知控制能力及受刑能力,能够成为刑事责任主体,以预防智能犯罪,遵从刑事责任主体基本内涵的统一性与罪责自负原则。
引用
收藏
页码:138 / 14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人工智能时代的刑事风险与刑法应对 [J].
刘宪权 .
法商研究, 2018, 35 (01) :3-11
[2]   论人工智能时代的机器人权利及其风险规制 [J].
张玉洁 .
东方法学, 2017, (06) :56-66
[3]   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转型与行政伦理:机器能否管理人? [J].
何哲 .
电子政务, 2017, (11) :2-10
[4]   人工智能时代的制度安排与法律规制 [J].
吴汉东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 35 (05) :128-136
[5]   论人工智能的民事责任:以自动驾驶汽车和智能机器人为切入点 [J].
司晓 ;
曹建峰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 35 (05) :166-173
[6]   网络刑法知识转型与立法回应 [J].
孙道萃 .
现代法学, 2017, 39 (01) :117-131
[7]   论法人的基本权利主体地位 [J].
杜强强 .
法学家, 2009, (02) :12-21+156
[8]   民法上的人及其理性基础 [J].
李永军 .
法学研究, 2005, (05) :15-26
[9]  
刑法学[M]. 法律出版社 , 张明楷, 2016
[10]  
刑罚一般预防目的的信条学意义研究[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马聪,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