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刑法知识转型与立法回应

被引:71
作者
孙道萃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网络安全; 网络刑法学; 规范供给; 立法转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网络安全法益正整体嵌入和覆盖传统刑法法益,网络空间社会日益真实客观化,安全刑法观推动网络刑法学知识形态的蜕变,网络刑法立法迎来根本的视角之变。网络刑法立法经历起步、发展和完善三个阶段,但规范供给不足的制度疲态日益显现。当前,应当更新并树立网络空间社会作为犯罪对象、手段、时空的全新立法思维,适度扩容网络安全法益并增容保护范围,合理借鉴域外经验与整合网络危害行为的类型及体系,理性转向预防性立法理念及其技术。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31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网络共同犯罪的多元挑战与有组织应对 [J].
孙道萃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03) :147-154+192
[2]   网络财产性利益的刑法保护:司法动向与理论协同 [J].
孙道萃 .
政治与法律, 2016, (06) :43-57
[3]   刑法修正案的立法方式考察 [J].
陈兴良 .
法商研究, 2016, 33 (03) :3-8
[4]   中国互联网领域立法体系化建构的路径 [J].
于志刚 .
理论视野, 2016, (05) :37-42
[5]   “流量劫持”的刑法规制及完善 [J].
孙道萃 .
中国检察官, 2016, (08) :74-78
[6]   刑事立法:在目的和手段之间——以《刑法修正案(九)》为中心 [J].
于改之 ;
蒋太珂 .
现代法学, 2016, 38 (02) :117-126
[7]   网络犯罪立法与法学研究契合的方向 [J].
于志刚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27 (06) :23-30+87
[8]   中国刑法的最新修正 [J].
赵秉志 .
法治研究, 2015, (06) :5-19
[9]   中国刑法立法改革的新思维——以《刑法修正案(九)》为中心 [J].
赵秉志 ;
袁彬 .
法学, 2015, (10) :17-23
[10]   缔结和参加网络犯罪国际公约的中国立场 [J].
于志刚 .
政法论坛, 2015, 33 (05) :9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