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犯罪立法与法学研究契合的方向

被引:20
作者
于志刚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网络犯罪; 刑事立法; 平台责任; 网络安全; 公共安全; 国家安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近一二十年来,网络、网络犯罪对于法律规范形成了全新的冲击,需要通过及时的理论研究,对法律体系进行更新。前提是首先把握网络犯罪演变的基本过程和当前态势,以网络犯罪的三种基本类型为立法指向的逻辑起点;其次要明确以规模化为基础的链条化的网络犯罪行为模式成为新常态,在规范发掘和创制技术上充分重视共犯行为的正犯化、预备行为的实行化;再次应看到网络违法犯罪高度技术化的必然结果是行为主体聚合化,将网络平台责任作为规范应对的重中之重;最后要落脚于承载公共安全、嵌入国家安全的网络安全问题,进行协调的法律保护。网络法律体系转型的关键路径是网络犯罪规范与法学研究高度契合,寻觅网络刑法乃至整个网络法学的新境域。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30+87 +8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非法获取虚拟财产的行为性质 [J].
张明楷 .
法学, 2015, (03) :12-25
[3]   网络“空间化”的时代演变与刑法对策 [J].
于志刚 .
法学评论, 2015, 33 (02) :113-121
[4]   全球信息秩序中的网络犯罪及其治理 [J].
张文龙 .
学术交流, 2015, (03) :105-110
[6]   网络安全与平台服务商的刑事责任 [J].
李源粒 .
法学论坛, 2014, 29 (06) :25-34
[7]   大数据时代数据犯罪的制裁思路 [J].
于志刚 ;
李源粒 .
中国社会科学, 2014, (10) :100-120+207
[9]   “双层社会”与“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认定标准 [J].
于志刚 ;
郭旨龙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4, (03) :134-144
[10]   我国网络盗窃犯罪的立法现状及建议 [J].
郑毅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26 (03) :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