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微观组织建设与社会管理——后单位制时代的社会政策视角

被引:66
作者
张秀兰 [1 ,2 ]
徐晓新 [1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2] 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
关键词
社区; 单位制; 人口流动; 社会管理; 社会福利;
D O I
10.13613/j.cnki.qhdz.002058
中图分类号
C916 [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大规模快速流动以及家庭、宗族等传统社会微观组织单元的削弱和单位体制的解体,社会管理须构建和强化新的微观组织单元来实现个体组织化。社区作为国家与民众互动的基本界面,既有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多种社会政策需求,又有丰富的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资利用,因此是创新社会管理首选的微观组织基础。我们可以借鉴能促型国家的理念,激发社区、居民的潜能,通过社会政策的实施提高社区的组织化水平,从而以社区夯实社会管理之基。在操作上,可考虑以支持家庭发展的社区社会福利递送为抓手,同时打造社区面向流动人口就业服务的平台,实现社会管理的上游干预。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8+159 +15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重新理解社会管理——基于社会政策与社会组织的视角 [J].
王川兰 .
探索与争鸣, 2011, (02) :42-44
[2]   社会原子化:理论谱系及其问题表达 [J].
田毅鹏 ;
吕方 .
天津社会科学 , 2010, (05) :68-73
[3]   整合家庭与社区福利资源提升北京市民家庭福利水平 [J].
张秀兰 .
北京观察, 2010, (03) :12-16
[4]   单位社会的终结及其社会风险 [J].
田毅鹏 ;
吕方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 49 (06) :17-23
[5]   市场转型与“单位”变迁 再论“单位”研究 [J].
李路路 ;
苗大雷 ;
王修晓 .
社会, 2009, 29 (04) :1-25+224
[6]   变动的单位制与体制内的分化——以限制介入性大型国有企业为例 [J].
刘平 ;
王汉生 ;
张笑会 .
社会学研究, 2008, (03) :56-78+243
[7]   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J].
孟宪范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03) :133-145+160
[8]   社区与社区建设:理论、实践与方向 [J].
丁元竹 .
学习与实践, 2007, (01) :16-27+1
[9]   社区的本质及其建设 [J].
丁元竹 .
中国发展观察, 2006, (06) :16-18
[10]   社会转型时期单位体制的政治功能与生存空间 [J].
武中哲 .
文史哲, 2004, (03) :15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