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社会的终结及其社会风险

被引:128
作者
田毅鹏
吕方
机构
[1]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单位社会; 社会体制; 社会公共性; 社会风险;
D O I
10.15939/j.jujsse.2009.06.016
中图分类号
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所谓单位社会的终结,并非指具体的作为职场的"单位组织"的终结,而是指1949年以来形成的中国社会宏观联结方式的根本性变化,即由"国家—单位—个人"的控制体系向"国家—社区、社会团体—个人"协同参与模式的转变。社会联结方式的根本性变动,导致中国社会原子化动向和转型期社会联结之中断错乱。昔日由单位组织承载的社会公共性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萎缩,导致公共精神生活的衰落,使得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中国被忽视的非正规经济:现实与理论 [J].
黄宗智 .
开放时代, 2009, (02) :51-73
[2]   回到政治经济学时代 [J].
卢周来 .
读书, 2005, (01) :14-20
[3]   单位制与城市女性发展 [J].
揭艾花 .
浙江社会科学, 2001, (01) :95-100
[4]   单位制向社区制的回归——中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50年变迁 [J].
华伟 .
战略与管理, 2000, (01) :87-100
[5]   资源与交换——中国单位组织中的依赖性结构 [J].
李汉林 ;
李路路 .
社会学研究, 1999, (04) :46-65
[6]   公共性的一般类型及其若干传统模型 [J].
李明伍 .
社会学研究, 1997, (04) :110-118
[7]   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 [J].
路风 .
中国社会科学, 1989, (01) :71-88
[8]  
大转型.[M].(英) 波兰尼; 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9]  
工业人的未来.[M].(美)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著;余向华;张珺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0]  
“单位社会”的终结.[M].田毅鹏;漆思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