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群体、相对位置与微观分配公平感 都市户籍移民与流动人口的比较分析

被引:20
作者
王元腾
机构
[1]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分配公平感; 参照群体; 相对位置; 都市移民; 户籍移民; 流动人口;
D O I
10.15992/j.cnki.31-1123/c.2019.05.008
中图分类号
C912.81 [城市社会学]; C922 [人口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020106 ;
摘要
本文详细考察和比较了都市户籍移民和流动人口分配公平感形塑过程中参照群体选择及相对位置效应的内在逻辑,揭示了社会比较机制的具体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在报告分配公平感时,户籍身份成为都市移民选择参照对象的制度性基础,拥有都市户口者方可成为户籍移民的参照对象,而流动人口的参照群体更为开放和多元,倾向于与所有都市常住居民进行比较。与此同时,即便考虑到社会网络结构、迁移时长、迁移世代等因素,结论仍具稳健性,来源地居民均不会被二者视为参照群体。另一方面,实证结果显示,相对位置距离对分配公平感的形塑作用之于户籍移民和流动人口并无显著差异,同时呈现非对称性特征:参照优势地位者体现了"平等主义"心态,参照劣势地位者则表现出"损失厌恶"的特征;相对位置距离的拉大给参照劣势者因损失带来的厌恶情绪大于参照优势者因获益而产生的满足感知。
引用
收藏
页码:203 / 240
页数:38
相关论文
共 57 条
[1]   参照群体、社会身份与位置考虑 [J].
李国武 ;
陈姝妤 .
社会学评论, 2018, 6 (06) :3-15
[2]   地位、相对剥夺与归因:教育年限对分配公平感的影响机制 [J].
孙薇薇 ;
朱晓宇 .
社会学评论, 2018, 6 (03) :65-75
[3]   市场转型背景下居民社会比较的参照范围研究 [J].
卢楠 ;
王毅杰 .
江苏社会科学, 2017, (06) :59-66
[4]   逆成长:农民工社会经济地位的十年变化(2006-2015) [J].
田丰 .
社会学研究, 2017, 32 (03) :121-143+244
[5]   相对收入与主观幸福感:检验农民工的多重参照群体 [J].
吴菲 ;
王俊秀 .
社会, 2017, 37 (02) :74-105
[6]   微观公平感的形成机制:基于职业群体的双重比较理论 [J].
李煜 ;
朱妍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1 (01) :37-45
[7]   “谁是外地人”:大都市居民的地域身份意识及其影响因素——以上海为例 [J].
康岚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1 (01) :58-67
[9]   新生代与传统农民工社会公平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J].
王甫勤 .
中国人口科学, 2016, (05) :110-119+128
[10]   参照群体理论评述 [J].
庄家炽 .
社会发展研究, 2016, 3 (03) :184-197+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