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前景

被引:153
作者
孙玉环
张汀昱
王雪妮
李丹阳
机构
[1] 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居民消费; 中介模型; 住户调查;
D O I
10.13653/j.cnki.jqte.2021.02.001
中图分类号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研究目标:描述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测度发展面临问题并展望未来发展前景。研究方法:基于2013~2018年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大连市住户调查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效应回归模型、中介模型等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逐年提升,31个省份之间存在差异、集聚与收敛特征。构建面板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居民消费。具体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主城区、镇中心区与村庄居民消费促进作用显著,而对城乡结合区、镇乡结合区与乡中心区居民消费无显著影响;对低收入与中等收入家庭居民消费促进作用显著,而对较高收入与高收入家庭无显著影响;对学历越高的居民消费促进程度越大。研究创新:采用住户调查数据,数据中居民消费部分由住户逐日登记得到;居民城乡变量按照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分类方法,分为主城区、城乡结合区、镇中心区、镇乡结合区、乡中心区、村庄。研究价值:就进一步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出有益思考与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59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 [J].
郭峰 ;
王靖一 ;
王芳 ;
孔涛 ;
张勋 ;
程志云 .
经济学(季刊), 2020, 19 (04) :1401-1418
[2]   数字普惠金融对社会保障的影响研究 [J].
汪亚楠 ;
谭卓鸿 ;
郑乐凯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0, 37 (07) :92-112
[3]   中国数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 [J].
钱海章 ;
陶云清 ;
曹松威 ;
曹雨阳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0, 37 (06) :26-46
[4]   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基于系统GMM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的分析 [J].
成学真 ;
龚沁宜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4 (03) :59-67
[5]   数字普惠金融能否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258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J].
蒋长流 ;
江成涛 .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03) :75-84
[6]   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数字红利”还是“数字鸿沟” [J].
周利 ;
冯大威 ;
易行健 .
经济学家, 2020, (05) :99-108
[7]   数字普惠金融与居民创业:来自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证据 [J].
冯大威 ;
高梦桃 ;
周利 .
金融经济学研究, 2020, 35 (01) :91-103
[8]   中国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集聚及收敛性研究 [J].
梁榜 ;
张建华 .
财经论丛, 2020, (01) :54-64
[9]   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减贫效应:效果与机制 [J].
刘锦怡 ;
刘纯阳 .
财经论丛, 2020, (01) :43-53
[10]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来自283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J].
唐文进 ;
李爽 ;
陶云清 .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9, 34 (06) :3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