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工智能作品的权利主体——兼评人工智能的法律人格

被引:12
作者
尹卫民
机构
[1] 厦门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作品; 法律人格; 著作权归属;
D O I
10.16510/j.cnki.kjycb.2018.10.021
中图分类号
D923.41 [著作权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人工智能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关涉诸多主体的利益,有必要予以明确。确定人工智能作品权利归属的前提是明确该类作品的权利客体属性,人工智能作品应属于著作权客体,而非邻接权客体。人工智能不具有法律人格,因此其本身不能成为人工智能作品的权利主体。人工智能作品的创作由人工智能的创造者或所有者主导;将该类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于人工智能的创造者或所有者,能够激励其创作新作品和改进人工智能,且能促进作品流通进而增长公共利益,因此应将人工智能作品的著作权赋予人工智能的创造者或所有者。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0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深度学习.[M].龙飞;王永兴.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2]  
权利能力论.[M].张善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3]  
知识产权法.[M].吴汉东; 著.法律出版社.2014,
[4]  
道德形而上学探本.[M].(德) 康德 (Kant;I.) ; 著.商务印书馆.2012,
[5]  
邻接权论研究.[M].孙雷; 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
[6]  
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M].冯晓青; 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7]  
知识产权文丛.[M].郑成思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8]   人工智能有限法律人格审视 [J].
袁曾 .
东方法学, 2017, (05) :50-57
[9]   人工智能创作物是作品吗? [J].
易继明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 35 (05) :137-147
[10]   人工智能时代的制度安排与法律规制 [J].
吴汉东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 35 (05) :128-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