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来源:企业成长还是市场更替?

被引:59
作者
吴利学 [1 ]
叶素云 [2 ]
傅晓霞 [3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 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党校
[3]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TFP增长; 结构性来源; DOP分解; 企业成长; 进入与退出;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6.06.003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205 ; 0202 ;
摘要
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动态与生产率的特征事实分析,我们使用动态Olley-Pakes方法和19982007年大中型企业微观数据,对19982007年制造业生产率变化的来源进行了分解。结果发现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TFP增长90%来自企业成长,而企业进入与退出对制造业TFP增长的贡献率仅为10%左右。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克服了现有研究中对企业进入退出状态定义和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变化测度的偏差,准确地捕捉了不同因素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并证实本文结果与其他研究的差异来源于分解方法本身。这意味有必要重新审视企业成长和企业进入与退出的作用,特别是应当根据这些效应的行业、所有制和区域特征制定差别化、针对性强的产业政策。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39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市场结构内生变迁与产能过剩治理 [J].
徐朝阳 ;
周念利 .
经济研究, 2015, 50 (02) :75-87
[2]   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进入退出与生产率动态演化 [J].
毛其淋 ;
盛斌 .
经济研究, 2013, 48 (04) :16-29
[3]   进入退出、竞争与中国工业部门的生产率——开放竞争作为一个效率增进过程 [J].
李平 ;
简泽 ;
江飞涛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 29 (09) :3-21
[4]   地区竞争、体制扭曲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 [J].
江飞涛 ;
耿强 ;
吕大国 ;
李晓萍 .
中国工业经济, 2012, (06) :44-56
[5]   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与资源误置 [J].
聂辉华 ;
贾瑞雪 .
世界经济, 2011, 34 (07) :27-42
[6]   企业演化: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的重要途径 [J].
李玉红 ;
王皓 ;
郑玉歆 .
经济研究, 2008, (06) :12-24
[7]   企业生产率的代际效应和年龄效应 [J].
周黎安 ;
张维迎 ;
顾全林 ;
汪淼军 .
经济学(季刊), 2007, (04) :1297-1318
[8]   潮涌现象与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理论的重新构建 [J].
林毅夫 .
经济研究, 2007, (01) :126-131
[9]   技术效率、资本深化与地区差异——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地区收敛分析 [J].
傅晓霞 ;
吴利学 .
经济研究, 2006, (10) :52-61
[10]   中国的工业生产力革命——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及分析 [J].
涂正革 ;
肖耿 .
经济研究, 2005, (03) :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