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率的代际效应和年龄效应

被引:77
作者
周黎安 [1 ]
张维迎 [1 ]
顾全林 [2 ]
汪淼军 [3 ]
机构
[1] 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
[2] 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代际效应; 年龄效应; 企业生产率;
D O I
10.13821/j.cnki.ceq.2007.04.017
中图分类号
F270.3 [企业经济效益];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本文利用1998年到2004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从企业代际和年龄的角度研究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变动,得到三个基本发现:(1)新进入企业总是能够将当时先进的技术知识和组织制度"物化"在企业的物质和组织资本中,存续企业也能通过"干中学"而提升其生产效率;而且只有在改革开始以后成立的企业才显现出显著的日益上升的代际优势;(2)中国制造业企业的代际和年龄优势并没有相应反映在外资企业上,外资企业的代际优势几乎没有,正年龄效应在第6年后也几乎消失;(3)尽管国有企业平均来看较其他所有制企业的生产率低,但在1988年之后新成立的国有企业日益增加的代际优势,表现出了明显的"追赶"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1297 / 1318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经济转型中的企业退出机制——关于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一项经验研究 [J].
张维迎 ;
周黎安 ;
顾全林 .
经济研究, 2003, (10) :3-14+90
[2]   1980—1994期间中国国有企业的效率、技术进步和最佳实践 [J].
郑京海 ;
刘小玄 ;
Arne Bigsten .
经济学(季刊), 2002, (02) :521-540
[3]   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 [J].
姚洋 ;
章奇 .
经济研究, 2001, (10) :13-19+28
[4]   非国有经济成分对我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 [J].
姚洋 .
经济研究, 1998, (12) :29-35
[5]   国有企业效率的决定因素:1985~1994 [J].
刘小玄 ;
郑京海 .
经济研究, 1998, (01) :39-48
[6]  
The Impact of Vintage and Survival on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Cohorts of U.S. Manufacturing Plants[J] . J. Bradford Jensen,Robert H. McGuckin,Kevin J. Stiroh.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 2001 (2)
[7]  
Machine Replacement and the Business Cycle: Lumps and Bumps[J] . Russell Cooper,John Haltiwanger,Laura Power.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1999 (4)
[8]   THE RECEIPT OF TRANSFER PAYMENTS BY IMMIGRANTS TO CANADA [J].
BAKER, M ;
BENJAMIN, D .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1995, 30 (04) :650-676
[9]  
"True" Age Profiles of Earnings: Adjusting for Censoring and for Period and Cohort Effects[J] .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 1985 (3)
[10]  
Saving,Growth,and Aging in Taiwan. Deaton,A,and C Paxson. Stud-ies in the Economics of Aging .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