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排放强度变化趋势与“十四五”时期碳减排政策优化

被引:78
作者
平新乔
郑梦圆
曹和平
机构
[1]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碳排放; 碳排放强度; 低碳经济; 可持续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F124.5 [资源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020106 ;
摘要
以每万元GDP所承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度量碳排放强度,发现中国的碳排放强度从1997年的3.68吨/万元下降至2017年的1.19吨/万元,降幅较大。分省份和分行业的分析表明,目前中国碳排放强度分布不均衡,大多数省份和大多数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已经降到与同等发展程度的发展中国家接近的水平,有的省份甚至降到先进发达国家的水平。"十四五"期间,中国进一步降低碳排放强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北方的8个高排放省份,即青海、甘肃、辽宁、河北、山西、新疆、内蒙古、宁夏,并应重点关注电力行业。除需继续采用逐年下调的碳排放指标等行政性手段外,还应运用产业政策和微观政策,以市场机制的方式来激励微观单位降低碳排放,推动碳交易市场的扩大和升级。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52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排污权交易制度与能源利用效率——对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测度与实证 [J].
史丹 ;
李少林 .
中国工业经济, 2020, (09) :5-23
[2]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能否兼顾企业效益与绿色效率? [J].
胡玉凤 ;
丁友强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 30 (03) :56-64
[3]   “绿色金融”的基本逻辑、最优边界与取向选择 [J].
陈经伟 ;
姜能鹏 ;
李欣 .
改革, 2019, (07) :119-131
[4]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机制的减排有效性评估及影响要素分析 [J].
王文军 ;
谢鹏程 ;
李崇梅 ;
骆志刚 ;
赵黛青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 28 (04) :26-34
[5]   中国实施省际碳排放权交易的潜在成效 [J].
张成 ;
史丹 ;
李鹏飞 .
财贸经济, 2017, 38 (02) :93-108
[6]   碳强度减排目标的实现机制与行业减排路径的优化设计 [J].
周县华 ;
范庆泉 .
世界经济, 2016, 39 (07) :168-192
[7]   排污权交易机制在中国能否实现波特效应? [J].
涂正革 ;
谌仁俊 .
经济研究, 2015, 50 (07) :160-173
[8]   碳交易的“能源-经济-环境”影响及碳价合理区间测算 [J].
孙睿 ;
况丹 ;
常冬勤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07) :82-90
[9]   排放权交易机制下企业碳减排的决策模型研究 [J].
安崇义 ;
唐跃军 .
经济研究, 2012, 47 (08) :4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