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区域政企统合治理与集权化现象研究

被引:45
作者
陈国权
毛益民
机构
[1]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再集权; 政企统合; 第三区域; 公共物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我国开发区、新城、新区、功能区的治理显著区别于城市治理与农村治理,形成独特的第三区域治理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特征是政府再集权化,具体表现为政企统合,即政府与企业统合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突破了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制度,与改革开放初期设定的政企分开和分权化的改革发展目标相悖。第三区域开发建设是一种大规模生产公共物品的集体行动过程,其任务属性决定了政府集权化的制度演化逻辑。第三区域集权化战略有助于优化决策和协调、保障开发资金持续投入、克服集体行动困境,进而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政企统合模式极大地拓展了政府在资本、组织、人员等方面的治理能力,但其治理绩效也呈现出明显的相对性,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发展、政府体制改革以及社会秩序维护三个层面。总体而言,地方政府再集权及其政企统合模式,其合理性受区域发展阶段和公共治理领域的限制,其演变方向取决于国家治理体制的变迁。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公共品的生产和分配:两种不同的行政逻辑——兼论民主行政的适用性 [J].
陈国权 ;
于洋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44 (04) :126-133
[2]   县域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变化 [J].
折晓叶 .
中国社会科学, 2014, (01) :121-139+207
[3]   国家治理逻辑与中国官僚体制:一个韦伯理论视角 [J].
周雪光 .
开放时代, 2013, (03) :5-28
[4]   腐败裂变式扩散:一种社会交换分析 [J].
陈国权 ;
毛益民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43 (02) :5-13
[5]   开发区“托管现象” 地盘扩大后的行政体制纠结 [J].
南焱 ;
李凤桃 ;
白朝阳 .
中国经济周刊, 2012, (44) :18-23
[6]   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J].
周雪光 .
开放时代, 2011, (10) :67-85
[7]   政府内部上下级部门间谈判的一个分析模型——以环境政策实施为例 [J].
周雪光 ;
练宏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5) :80-96+221
[8]   中国上下分治的治理体制及其稳定机制 [J].
曹正汉 .
社会学研究, 2011, 25 (01) :1-40+243
[9]   英文文献中的中国组织现象研究 [J].
周雪光 ;
赵伟 .
社会学研究, 2009, 24 (06) :145-186+245
[10]   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 [J].
渠敬东 ;
周飞舟 ;
应星 .
中国社会科学, 2009, (06) :104-127+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