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协同治理与策略性应对——社会组织自主性研究的一个理论框架

被引:319
作者
黄晓春 [1 ]
嵇欣 [2 ]
机构
[1] 上海大学基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
[2] 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社会组织; 自主性; 非协同治理; 策略性应对;
D O I
10.19934/j.cnki.shxyj.2014.06.005
中图分类号
D632.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当前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宏观政策领域存在多种政策信号,从而导致不同政府部门多重治理逻辑并存的现象,继而引发社会组织采用各种组织策略来拓展自身资源并获得发展机遇。正是这种多层次互动结构催生了一个具有内在不稳定性的社会组织自主性生产空间。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发展出了"非协同治理—策略性应对"这一理论解释框架。文章以当前快速发展的公共服务型社会组织为例,展现出其在既有制度环境下策略性行动的复杂机制,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社会后果。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讨论了这种自主性生产机制对中国社会组织发展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23+244 +244
页数:27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当代中国的社会组织:理论视角与经验研究 [J].
纪莺莺 .
社会学研究, 2013, 28 (05) :219-241+246
[2]   城市政府结构与社会组织发育 [J].
管兵 .
社会学研究, 2013, 28 (04) :129-153+244
[3]   深刻认识当前中国社会体制改革的战略意义 [J].
李友梅 .
探索与争鸣, 2013, (03) :43-47
[5]   中国政府的治理模式:一个“控制权”理论 [J].
周雪光 ;
练宏 .
社会学研究, 2012, 27 (05) :69-93+243
[6]   在社会服务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中发展非营利组织 [J].
景天魁 .
教学与研究, 2012, (08) :6-12
[7]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公共性困境及其超越 [J].
李友梅 ;
肖瑛 ;
黄晓春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4) :125-139+207
[8]   论社会组织的社会稳定功能——兼论“社会复合主体” [J].
冯钢 .
浙江社会科学, 2012, (01) :66-73+157
[9]   公共政策执行的中国经验 [J].
贺东航 ;
孔繁斌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5) :61-79+220
[10]   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研究与中国社会学使命 [J].
郑杭生 .
社会学研究, 2011, 26 (04) :12-2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