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中国南北地理气候分界带模拟

被引:31
作者
张剑 [1 ]
柳小妮 [2 ]
谭忠厚 [3 ]
陈全功 [3 ]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3]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关键词
中国南北分界带; 层次分析法; 模糊集合理论; GIS;
D O I
10.13885/j.issn.0455-2059.2012.03.020
中图分类号
P208 [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P463.1 [中气候、局地气候(地方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503 ; 081603 ; 0818 ; 081802 ; 0706 ; 070601 ;
摘要
以适宜度模型为依据,选取了8个指标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集合理论建立了南北分界带定量计算模型,基于GIS技术的空间分析方法对南北分界带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中国南北分界带涉及四川、甘肃、陕西、湖北、河南、安徽、江苏等7个省的130个县(市),最窄处陕西省洋县,宽约26.42 km,最宽处在江苏省邳州市到定远县,宽约195.41 km,总面积约为145 500.74 km2.中国南北分界线总长度约为1 666.28 km.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中国荒漠化地区沙产业发展风险的定量评价 [J].
何丽红 ;
岳文河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6 (02) :17-21
[2]   谁有资格建南北地标 [J].
吴晓杰 .
今日国土, 2008, (09) :46-46
[3]   基于DEM的秦岭数字地貌格局研究 [J].
莫申国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2) :8-14
[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铬盐生产系统风险分析 [J].
刘洪丽 ;
吴军年 ;
王根绪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1) :20-24
[5]   论淮河在中国古代南北方的分界地位 [J].
盛险峰 .
古代文明, 2008, (01) :55-64+112
[6]   基于GIS的中国农牧交错带的计算和模拟 [J].
陈全功 ;
张剑 ;
杨丽娜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5) :24-28
[7]   秦岭山地生态分界线的论证 [J].
康慕谊 ;
朱源 .
生态学报, 2007, (07) :2774-2784
[8]   唐代的南北地理分界线及相关问题 [J].
张伟然 ;
周鹏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5, (02) :5-11
[9]   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区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 [J].
杨新军 ;
李同升 .
水土保持通报, 2004, (03) :64-68
[10]   秦岭山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J].
刘康 ;
马乃喜 ;
胥艳玲 ;
孙根年 .
生态学杂志, 2004, (03) :15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