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中国农牧交错带的计算和模拟

被引:27
作者
陈全功
张剑
杨丽娜
机构
[1]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关键词
中国农牧交错带; 层次分析法; 模糊集合理论; 地理信息系统;
D O I
10.13885/j.issn.0455-2059.2007.05.031
中图分类号
P208 [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学科分类号
070503 ; 081603 ; 0818 ; 081802 ;
摘要
以牧草生长的适宜度模型为依据,选取了9个生态因子,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集合理论建立了农牧交错带生态因子评定模型,并利用GIS技术对农牧交错带进行空间计算,模拟出农牧交错带的地理分布,对中国农牧交错带的地理分布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表述。结果表明:中国农牧交错带分布是沿胡焕庸所提出的人口分界线(黑龙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腾冲)走向的一条狭长地带,涉及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13个省(区)的234个县(市、旗),总面积813459.06km2。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农牧交错带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技术.[M].韩建国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  
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M].陈建华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模糊数学教程.[M].蒋泽军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4]  
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徐建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  
草原系统工程.[M].牟新待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6]  
川滇农牧交错地区农牧业地理调查资料.[M].赵松乔等编著;.科学出版社.1959,
[7]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生产配置问题的初步研究.[M].赵松乔等著;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科学出版社.1958,
[8]   新疆脆弱生态区分类及评价 [J].
韩茜 ;
熊黑钢 ;
于堃 .
兰州大学学报, 2006, (04) :49-52
[9]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饲草资源饲用价值评价 [J].
赵淑芬 ;
王宗礼 ;
孙启忠 ;
闫志坚 ;
李志勇 .
中国草地, 2005, (03) :49-52
[10]   农牧交错带不同农田耕作模式土壤水分特征对比研究 [J].
杨秀春 ;
徐斌 ;
严平 ;
刘连友 ;
色布力玛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2) :1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