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淮河在中国古代南北方的分界地位

被引:8
作者
盛险峰
机构
[1] 安徽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
淮河; 中国; 古代; 南北方分界;
D O I
10.16758/j.cnki.1004-9371.2008.01.009
中图分类号
K207 [研究、考订、评论];
学科分类号
060202 ;
摘要
中国古代南北存在着地区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大致是以淮河为分界的。本文从气候、农作类型、九州四渎和分裂时期南北对峙等4个方面,论证淮河在中国古代为南北方分界的地位。认为:淮河南北气候的不同,奠定了南北差异的自然地理基础。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农作类型的不同,为南北人文差异提供了物质条件。淮河在九州中的分界特征,对秦以后的行政区划影响深远。淮河在四渎中自然标识特征的突出,使其更有资格成为南北的分界线。同时,在分裂时期的南北对峙局面出现时,淮河多为分界线或准分界线。以上多种因素在长期历史中形成了淮河的分界地位,这对关于中国古代大一统疆域的考察有深刻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4+112 +112-11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秦岭─淮河线与古代政治分野述论 [J].
蒋寿康 .
浙江学刊, 1997, (01) :88-93
[2]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J].
竺可桢 .
中国科学, 1973, (02) :168-189
[3]  
读史方舆纪要.[M].(清)顾祖禹撰;贺次君;施和金点校;.中华书局.2005,
[4]  
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M].林阿祥; 著.学苑出版社.2005,
[5]  
童书业历史地理论集.[M].童教英整理;童书业著;.中华书局.2004,
[6]  
中国史学名著.[M].钱穆著;.三联书店.2000,
[7]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M].周振鹤[著];.商务印书馆.1998,
[8]  
资治通鉴.[M].(北宋)司马光编撰;邬国义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9]  
人文地理学问题.[M].(法)德芒戎(Demangeon;Albert)著;葛以德译;.商务印书馆.1993,
[10]  
春秋公羊传注疏.[M].(汉)何休注;(唐)徐彦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