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治理机制转型与社会组织发展

被引:290
作者
黄晓春 [1 ]
周黎安 [2 ]
机构
[1]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2]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关键词
行政发包制; 多层级政府; “借道”机制; “吸纳”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D632.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既有研究在讨论当代中国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时普遍忽略了行政体系内部运作逻辑对社会组织发展的作用。通过聚焦不同层级政府治理机制间的互动及其对社会组织的影响,发现当上下级行政部门以"层层发包"模式运行时,基层政府更多在权衡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功能与潜在治理风险后设计相应制度安排,并形成鼓励发展或风险控制型的制度环境。但在上下级治理模式出现张力,下级灵活性与弹性不足时,基层政府会更注重通过发展社会组织来解决自身遇到的难题,进而形成"借道"机制。由此在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下重新考察转型期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揭示社会组织制度环境多样性之深层机理。
引用
收藏
页码:118 / 138+206 +206-207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技术治理的极限及其超越 [J].
黄晓春 ;
嵇欣 .
社会科学, 2016, (11) :72-79
[2]   我国特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分析 [J].
李友梅 .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6, 20 (02) :5-12
[3]   行政发包的组织边界 兼论“官吏分途”与“层级分流”现象 [J].
周黎安 .
社会, 2016, 36 (01) :34-64
[4]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与发展 [J].
黄晓春 .
中国社会科学, 2015, (09) :146-164+206
[5]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历程回顾 [J].
谢菊 ;
马庆钰 .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5, 17 (01) :35-39
[7]   再论行政发包制:对评论人的回应 [J].
周黎安 .
社会, 2014, 34 (06) :98-113
[8]   非协同治理与策略性应对——社会组织自主性研究的一个理论框架 [J].
黄晓春 ;
嵇欣 .
社会学研究, 2014, 29 (06) :98-123+244
[10]   当代中国的社会组织:理论视角与经验研究 [J].
纪莺莺 .
社会学研究, 2013, 28 (05) :219-24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