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治理的极限及其超越

被引:185
作者
黄晓春 [1 ]
嵇欣 [2 ]
机构
[1]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2] 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关键词
社会治理; 技术治理; 总体视角; 转型;
D O I
10.13644/j.cnki.cn31-1112.2016.11.008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技术治理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治理领域改革和政策实践的主导逻辑,基本特征是强调风险控制、事本主义原则以及工具主义地动员社会。其形成有着复杂的制度性缘起,与宏观政策模糊性、政策执行中控制权的碎片化以及自下而上社会压力不足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一总体性转型逻辑虽对改革初期启动具有重要意义,但近来开始引发治理转型深层次瓶颈。试图以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厘清技术治理的模糊性难题具有相当的困难。相比而言,可行性更高的改革着力点实际上要落在技术治理另外两大导因之上:第一,运用政党跨领域、跨体系组织优势推动系统改革;第二,努力推动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向下负责。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防止基层民主形式化.[N].刘奇;.北京日报.2015,
[2]   INSTITUTIONALIZED ORGANIZATIONS - FORMAL-STRUCTURE AS MYTH AND CEREMONY [J].
MEYER, JW ;
ROWAN, B .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77, 83 (02) :340-363
[3]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M].(美) 孔飞力;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4]  
制度与组织.[M].(美) 斯科特;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5]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M].周黎安; 著.格致出版社.2008,
[6]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与发展 [J].
黄晓春 .
中国社会科学, 2015, (09) :146-164+206
[7]   竞争性与反向嵌入性:政府购买服务与社会组织发展 [J].
管兵 .
公共管理学报, 2015, 12 (03) :83-92+158
[9]   非协同治理与策略性应对——社会组织自主性研究的一个理论框架 [J].
黄晓春 ;
嵇欣 .
社会学研究, 2014, 29 (06) :98-123+244
[10]   基层政府治理改革与发展逻辑 [J].
李慧凤 ;
郁建兴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4, (01) :174-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