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创新空间联系研究

被引:23
作者
蒋天颖
华明浩
机构
[1]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引力模型; 长三角; 区域创新; 空间联系;
D O I
10.13580/j.cnki.fstc.2014.10.021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研究构建区域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得到反映长三角区域创新水平的综合得分,以此为指标,基于引力模型,对长三角区域创新空间联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得到以下结论:上海是长三角区域创新水平最高的城市;长三角区域创新空间联系呈现不均衡分布,苏南、浙北地区城市以及上海的区域创新空间联系量较大,联系较为密切,而苏北与浙中、浙南城市创新空间联系相对较弱;长三角区域创新空间联系密切的区域与长三角的主要都市圈存在空间拟合现象;苏州、杭州成为长三角区域创新空间联系中心城市,杭州的创新辐射趋向北方,而苏州的创新辐射呈现四周辐射的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26 / 13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我国省域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 [J].
王海江 ;
苗长虹 ;
茹乐峰 ;
崔彩辉 .
经济地理, 2012, 32 (07) :18-23
[2]   基于引力模型的安徽城市空间格局研究 [J].
朱道才 ;
陆林 ;
晋秀龙 ;
蔡善柱 .
地理科学, 2011, 31 (05) :551-556
[3]   皖江城市带城市经济联系与中心城市辐射范围分析 [J].
赵雪雁 ;
江进德 ;
张丽 ;
侯成成 ;
李昆阳 .
经济地理, 2011, 31 (02) :218-223
[4]   基于重力模型的河南省公路客流空间运输联系 [J].
李斌 ;
许立民 ;
秦奋 ;
孔云峰 .
经济地理, 2010, 30 (06) :955-959
[5]   基于引力模型的江苏区域经济联系强度与方向 [J].
孟德友 ;
陆玉麒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5) :697-704
[6]   基于重力模型的中国城市体系空间联系与层域划分 [J].
顾朝林 ;
庞海峰 .
地理研究, 2008, (01) :1-12
[7]   区域创新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研究 [J].
朱海就 .
科研管理, 2004, (03) :30-35
[8]   分形城市引力模型的一般形式和应用方法——关于城市体系空间作用的引力理论探讨 [J].
刘继生 ;
陈彦光 .
地理科学, 2000, (06) :528-533
[9]  
国家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与国际比较研究[D]. 丁明磊.大连理工大学. 2007
[10]  
International urban systems and air passenger and cargo flows: some calculations[J] . Hidenobu Matsumoto.Journal of Air Transport Management . 200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