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工作模式与县域党政体制的运行逻辑——基于江西省D县调查

被引:139
作者
杨华 [1 ]
袁松 [2 ]
机构
[1]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2]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关键词
县域治理; 中心工作; 党政体制; 运动式治理; 压力型体制;
D O I
10.16149/j.cnki.23-1523.2018.01.002
中图分类号
D621 [政治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202 ;
摘要
本文旨在揭示县级党组织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阐发县域治理的基本逻辑与机制。与西方科层制是基层治理的基本机制不同,中国县域治理的科层组织不仅受到党政体制的塑造,而且党政体制直接介入县域治理事务。调查发现,中心工作模式是县域党政体制领导和介入治理事务的主要机制。县级党委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从众多治理事务中遴选出重要的治理事务作为党委的中心工作,并以目标责任的形式下发给下级党政部门。县域党政体制为了完成中心工作,通过党的组织体系对县域内的政府部门进行改造和重组,充分调动了和有效地整合了党政部门的资源,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县域党政体制中,党政既非完全合一,又非分离对立,而是有统有分,分工协作,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的治理格局。本文深化了对县域治理机制和逻辑的理解,对党政体制与科层体制进行了实质性区分,在理论上具有较大突破。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22+153 +153-15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党政体制如何塑造基层执法 [J].
陈柏峰 .
法学研究, 2017, 39 (04) :191-208
[2]   群众工作部改革:缘起、效度及限度 [J].
田先红 .
求索 , 2017, (03) :20-28
[3]   被裹挟的国家:基层治理的行动逻辑与乡村自主——以黄江县“秸秆禁烧”事件为例 [J].
田雄 ;
郑家昊 .
公共管理学报, 2016, 13 (02) :141-151+160
[4]   行政体制中的责权利层级不对称问题 [J].
贺雪峰 .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5, (04) :5-7
[5]   土地征收中的“行政包干制”及其后果 [J].
郭亮 .
政治学研究, 2015, (01) :114-125
[6]   论基层运动型治理——兼与周雪光等商榷 [J].
欧阳静 .
开放时代, 2014, (06) :180-190+9
[7]   县域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变化 [J].
折晓叶 .
中国社会科学, 2014, (01) :121-139+207
[8]   运动型治理机制: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再思考 [J].
周雪光 .
开放时代, 2012, (09) :105-125
[10]   项目制的分级运作机制和治理逻辑——对“项目进村”案例的社会学分析 [J].
折晓叶 ;
陈婴婴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4) :126-14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