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震区陕西省宁强县滑坡灾害危险性分析与评价

被引:9
作者
赵洲 [1 ]
侯恩科 [1 ]
王建智 [2 ]
机构
[1]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
[2]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5·12地震; 宁强县; 滑坡; 危险性; 区划;
D O I
10.13800/j.cnki.xakjdxxb.2012.05.005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滑坡];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在分析汶川震区陕西省宁强县滑坡灾害特征和危险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开发的县域滑坡灾害风险管理GIS系统,选取斜坡坡度、地层岩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8个因素进行滑坡灾害危险性分析。根据研究区13 477个网格单元信息量计算结果,将宁强县滑坡灾害危险性分为极高、高、中、低和极低5个危险等级。研究得出极高危险和高危险区主要集中在勉阳深大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区,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6%,滑坡点密度为20.5/100 km2.中等危险区分布于境内工程地质岩性较为软弱的区域,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2%,滑坡灾害点密度为6.3/100 km2.低危险区和极低危险区位于区内人口稀少的高远山区,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2%,滑坡灾害点密度为0.64/k100 m2.
引用
收藏
页码:548 / 55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县域滑坡灾害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研发与应用:以陕西省宁强县为例 [J].
赵洲 ;
侯恩科 ;
王建智 ;
邓念东 ;
许冲 .
工程地质学报, 2012, 20 (02) :170-182
[2]   承灾体易损性评估模型与滑坡灾害风险度指标 [J].
吴越 ;
刘东升 ;
陆新 ;
宋强辉 .
岩土力学, 2011, 32 (08) :2487-2492+2499
[3]   青藏铁路主要冻土路基工程热稳定性及主要冻融灾害 [J].
牛富俊 ;
马巍 ;
吴青柏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1, 33 (02) :196-206
[4]   陕西省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初步研究 [J].
王雁林 ;
郝俊卿 ;
赵法锁 ;
李芳 ;
李明 .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1, 31 (01) :46-52
[5]   基于GIS的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 [J].
楚敬龙 ;
王金生 ;
滕彦国 ;
王小娜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0, 32 (04) :409-415
[6]   延安地区明代干旱灾害与气候变化研究 [J].
赵景波 ;
张冲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0, 32 (04) :430-435
[7]   汶川地震引发高速远程滑坡运动机理数值模拟研究——以谢家店子滑坡为例 [J].
苏生瑞 ;
张永双 ;
李松 ;
郝莉莉 ;
王凯 ;
梅海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0, 32 (03) :277-287
[8]   汶川地震地形形变监测与分析 [J].
白贵霞 ;
程传录 ;
郭春喜 ;
王小瑞 ;
马新莹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0, 32 (02) :205-210
[9]   基于GIS与信息量模型的汶川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J].
杜军 ;
杨青华 ;
严嘉 ;
薛重生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0, 35 (02) :324-330
[10]   滑坡灾害风险评价的关键理论与技术方法 [J].
汪华斌 ;
吴树仁 .
地质通报, 2008, (11) :1764-1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