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地形形变监测与分析

被引:8
作者
白贵霞 [1 ]
程传录 [2 ]
郭春喜 [2 ]
王小瑞 [2 ]
马新莹 [2 ]
机构
[1] 陕西省测绘局
[2] 国家测绘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 汶川地震; 形变监测; 参考框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6 [测震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地形形变监测与分析对于研究汶川地震对震区及青藏板块地形变化的影响有重要意义。通过收集相关监测点的汶川地震前后地形形变数据,采用统一模式进行数据处理,将震前与震后的形变监测成果归算到ITRF2005参考框架和2008.363(2008年5月12日)历元,计算得到震中区域的大地基准造成严重破坏,监测点形变位错,水平位移量达243 cm,沉降量达68 cm,隆起量达36 cm。并对汶川地震地形形变监测进行分析,认为位于"映秀镇—北川—青川"断裂带西侧块体呈现向东南方向移动并呈现隆起趋势;东侧块体向西北方向移动并呈现下沉趋势;北侧块体向东北方向移动,南侧块体向西南北方向移动,块体两侧形成了明显挤压形态。上述研究为进一步揭示汶川地震产生的机理和龙门山断裂带的活动提供了良好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205 / 2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三角网平差技术研究 [J].
程传录 ;
王文利 ;
郭春喜 ;
马新莹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9, 31 (04) :432-436
[2]   川西地区农村民居建筑物震害调查与分析 [J].
郭婷婷 ;
徐锡伟 ;
于贵华 ;
袁仁茂 ;
陈桂华 .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6 (03) :59-64
[3]   “5·12”汶川地震典型桥梁震害分析 [J].
刘健新 ;
赵国辉 .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6 (02) :92-97
[4]   “5·12”汶川地震后陕西宝鸡陈仓区建筑物震害调查与分析 [J].
朱元祥 ;
李航飞 ;
孙东晓 .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6 (02) :116-120
[5]   汶川大震的科学思考 [J].
彭建兵 ;
马润勇 ;
范文 ;
门玉明 ;
林鸿州 ;
邓亚虹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9, 31 (01) :1-29
[6]   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 [J].
郭春喜 ;
王斌 ;
程传录 ;
庞尚益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9, 31 (01) :106-110
[7]   汶川8.0级地震前后龙门山断裂活动特征浅析 [J].
焦青 ;
杨选辉 ;
许丽卿 ;
王博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8, (04) :7-11+37
[8]   国际大地测量参考框架技术进展 [J].
党亚民 ;
陈俊勇 .
测绘科学, 2008, (01) :33-36+246
[9]   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的构建和它的技术进步 [J].
陈俊勇 ;
杨元喜 ;
王敏 ;
张燕平 ;
唐颖哲 ;
李辉 ;
程鹏飞 ;
孙凤华 ;
张鹏 ;
郭春喜 .
测绘学报, 2007, (01) :1-8
[10]   利用GPS技术测定珠峰高程变化及其北坡地壳形变的初步分析 [J].
陈俊勇 ;
郭春喜 ;
程传录 ;
张世娟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 2007, (01)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