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的构建和它的技术进步

被引:140
作者
陈俊勇 [1 ]
杨元喜 [2 ]
王敏 [3 ]
张燕平 [1 ]
唐颖哲 [2 ]
李辉 [4 ]
程鹏飞 [5 ]
孙凤华 [6 ]
张鹏 [1 ]
郭春喜 [7 ]
机构
[1]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2] 西安测绘研究所
[3] 地震预测研究所
[4] 地震研究所
[5]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6] 西安测绘信息技术总站
[7] 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
关键词
大地控制网; GPS; 重力测量; 天文大地测量; 抗差估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22 [大地测量学];
学科分类号
081601 ;
摘要
“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是国家大地测量的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它主要包括建立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以及前者与国家天文大地网的联合平差等,以实现国家3维地心坐标系统的坐标框架。这个项目的主要特点有:①涉及多个学科,如经典和空间大地测量学、天文测量学、重力测量学、近代数据处理理论和技术等;②处理的数据量大、种类多,如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有2600多个测点,46000多条独立基线,天文大地网与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联合平差所需解算的未知数多达15万个;处理的数据几乎包含了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天文测量、重力测量和GPS测量等各类测量的成果;③所处理数据的施测时间跨度长,如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中三个子网的施测时间各不相同,前后从1988年到2000年历时12年,而天文大地网的施测时间是在上一世纪的50至70年代;④处理数据所覆盖的国土面积大,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及天文大地网覆盖了我国整个大陆及部分沿海岛屿,而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则扩展到香港、澳门以及南沙等地区;⑤处理数据需顾及的因素多,如需分析近70年来我国大陆板块运动、板内运动、局部地壳运动和新旧大地测量基准、新旧天文系统、和不同历元对上述这些大地测量观测数据的影响及其统一归算。本项目的主要技术创新点有以下四个方面:①首次将我国不同部门、不同时期施测的多个平面(2维)和高程(1维)分离的大地控制网通过空间大地测量和数据处理技术,科学的整合为全国统一的整体的国家3维大地控制网,将原来大地测量中所采用分离的几何与物理参数,进行了科学的统一的整合;②首次将我国非地心大地坐标框架整体的科学的转换为地心大地坐标框架;③首次将我国大地坐标框架的地心坐标精度由±5 m提高15倍,达到了±0.3 m;将我国重力基本点的精度由±25×10-8ms-2提高近4倍,达到了±7×10-8ms-2;④首次将海量数据由原来采用的最小二乘平差经典数据处理技术提高为最小二乘平差,抗差估计和方差分量估计相结合的现代数据处理技术,提高了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天文大地网与GPS2000网联合平差的地壳形变改正研究 [J].
许才军 ;
王华 ;
程鹏飞 ;
张莉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5, (01) :34-37+60
[2]   空间网与地面网联合平差数据处理方法注 [J].
成英燕 ;
程鹏飞 ;
秘金钟 ;
顾旦生 ;
张莉 .
测绘科学, 2004, (02) :57-59+63
[3]   关于中国采用地心3维坐标系统的探讨 [J].
陈俊勇 .
测绘学报, 2003, (04) :283-288
[4]   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方法与结果 [J].
唐颖哲 ;
杨元喜 ;
宋小勇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3, (03) :77-82
[5]   我国建立现代大地基准的思考 [J].
陈俊勇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2, (05) :441-444
[6]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J].
牛之俊 ;
马宗晋 ;
陈鑫连 ;
张祖胜 ;
王琪 ;
游新兆 ;
孙建中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2, (03) :88-93
[7]   大地测量相关观测抗差估计理论 [J].
杨元喜 ;
宋力杰 ;
徐天河 .
测绘学报, 2002, (02) :95-99
[8]   中国新一代高精度、高分辨率大地水准面的研究和实施 [J].
陈俊勇 ;
李建成 ;
宁津生 ;
晁定波 ;
张燕平 ;
张骥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1, (04) :283-289+302
[9]   自适应抗差最小二乘估计 [J].
杨元喜 .
测绘学报 , 1996, (03) :206-211
[10]   我国重力测量技术进步的新阶段 [J].
陈俊勇 .
测绘通报, 1985, (05)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