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迷雾——揭开中国高铁技术进步之源

被引:142
作者
路风
机构
[1]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中国高铁; 国家作用; 自主创新; 过程性解释; 技术能力基础;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9.0125
中图分类号
F532 [中国铁路运输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82303 ; 1201 ; 0202 ;
摘要
走上自主开发道路和形成以高铁替代传统铁路的"激进方针"是中国高铁被公认为伟大成就的两个关键因素。但是,这两个因素在中国开始建设高铁的起点上并不存在,而是在过程中才出现的。本文采取过程性和历史性的视角,通过对这两个"转变"过程的全景式分析,揭示出在解释中国高铁的成功时被广泛忽略的因素——中国铁路装备工业的技术能力基础和国家对于发动铁路激进创新的关键作用。这些分析否定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中国高铁技术进步之源的流行性说法,也指出了造就成功的战略行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本文最后指出,系统层次的创新是保持中国高铁领先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164 / 194+200 +200
页数:32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政企能力共演化与复杂产品系统集成能力提升——中国高速列车产业技术追赶的纵向案例研究 [J].
江鸿 ;
吕铁 .
管理世界, 2019, 35 (05) :106-125+199
[2]   技术赶超的激励结构与能力积累:中国高铁经验及其政策启示 [J].
贺俊 ;
吕铁 ;
黄阳华 ;
江鸿 .
管理世界, 2018, 34 (10) :191-207
[3]   论产品开发平台 [J].
路风 .
管理世界, 2018, 34 (08) :106-129+192
[4]   如何理解中国高铁技术赶超与主流经济学基本命题的“反差” [J].
吕铁 ;
贺俊 .
学术月刊, 2017, 49 (11) :49-57
[5]   从逆向工程到正向设计——中国高铁对装备制造业技术追赶与自主创新的启示 [J].
吕铁 ;
江鸿 .
经济管理, 2017, 39 (10) :6-19
[6]   中国高铁技术创新三螺旋理论研究 [J].
林晓言 ;
张爱萍 ;
郝亚平 .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6 (02) :22-33
[7]   中国高铁破坏性创新路径探析 [J].
冯灵 ;
余翔 .
科研管理, 2015, 36 (10) :77-84
[8]   基础研究与中国产业技术追赶——以高铁产业为案例 [J].
程鹏 ;
柳卸林 ;
陈傲 ;
何郁冰 .
管理评论, 2011, 23 (12) :46-55
[10]   政府作用主导高速铁路自主创新 [J].
张维克 .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10, (05)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