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人工智能犯罪的前瞻性刑法思考

被引:37
作者
刘宪权
房慧颖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关键词
涉人工智能犯罪; 刑法理念; 前瞻性思考; 犯罪类型; 刑法应对;
D O I
10.13796/j.cnki.1001-5019.2019.01.013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应秉持前瞻性的刑法理念。前瞻性的刑法理念不同于缺乏可靠科学依据的科幻小说,也不能列入"过度刑法化"倾向的范畴之中。我们可以将涉人工智能犯罪划分为现行刑法规定能够规制的、现行刑法规定规制不足的以及现行刑法规定无法规制的涉人工智能犯罪三种类型。针对三种犯罪类型,我们应当分别采取不同的刑法应对策略:完善相关司法解释,将财产犯罪中的"当场性"解释为行为人的行为及其延伸与被害人在同一时空;调整相关犯罪的构成要件,在交通肇事罪等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中增加智能机器人的设计者或生产者这一主体;完善刑法规定,增设滥用人工智能产品罪和人工智能产品事故罪等新罪名。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人工智能刑事立法图景 [J].
李振林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06) :125-133+191
[2]   人工智能刑事主体地位之否定 [J].
时方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8, 36 (06) :67-75
[4]   人工智能时代的“内忧”“外患”与刑事责任 [J].
刘宪权 .
东方法学, 2018, (01) :134-142
[5]   证券期货市场高频交易的法律监管框架研究 [J].
邢会强 .
中国法学, 2016, (05) :156-177
[6]   网络犯罪的刑法应对新理念 [J].
刘宪权 .
政治与法律, 2016, (09) :2-12
[7]   刑事立法应力戒情绪——以《刑法修正案(九)》为视角 [J].
刘宪权 .
法学评论, 2016, 34 (01) :86-97
[8]   三代网络环境下网络犯罪的时代演变及其立法展望 [J].
李怀胜 .
法学论坛, 2015, 30 (04) :94-101
[9]   社会治理“过度刑法化”的法哲学批判 [J].
何荣功 .
中外法学, 2015, 27 (02) :523-547
[10]   风险社会中传统刑法立法的困境与出路 [J].
利子平 .
法学论坛, 2011, 26 (04) :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