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立法应力戒情绪——以《刑法修正案(九)》为视角

被引:249
作者
刘宪权 [1 ,2 ]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
[2]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九)》; 情绪性立法; 民意; 舆论; 科学立法;
D O I
10.13415/j.cnki.fxpl.2016.01.011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情绪性刑事立法主要来源于易导致非理性结果的舆论,刑事法律的严厉性决定了刑事立法活动必须严谨且理性,刑法的谦抑性要求刑事立法必须杜绝情绪化干扰,刑事立法应力戒情绪性立法具有充分的法理依据。新近颁行的《刑法修正案(九)》中情绪性立法现象表现较为突出和严重。废除嫖宿幼女罪,增设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增设拒不履行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加重对袭警行为的处罚,对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行为一律追究刑事责任,以及对重大贪污贿赂犯罪不得减刑、假释等规定均是《刑法修正案(九)》中情绪性立法的典型立法例。科学的刑事立法必须力戒情绪,既要遵循刑法发展的内在规律,又要对舆论或民意的反应有所为且有所不为,如此才能将我国刑事立法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充分实现良法善治。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2]   嫖宿幼女罪存废的刑事立法与司法应保持理性 [J].
刘宪权 ;
房慧颖 .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5, (03) :5-14
[3]   论互联网金融刑法规制的“两面性” [J].
刘宪权 .
法学家, 2014, (05) :77-91+178
[4]   刑法修正之于社会舆论:尊重更应超越 [J].
王强军 .
政法论丛, 2014, (03) :104-111
[5]   限制或废除死刑与提高生刑期限关系论 [J].
刘宪权 .
政法论坛, 2012, 30 (03) :83-94
[7]  
1983年“严打”: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J].陶盈;.文史参考.2010, 20
[8]   死刑的废止不需要终身刑替代 [J].
张明楷 .
法学研究, 2008, (02) :79-94
[9]   奸淫幼女罪相关问题探讨 [J].
安翱 .
法学评论, 2002, (04) :91-96
[10]   限权与分权:刑事法治视野中的警察权 [J].
陈兴良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2, (01) :5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