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网络经济中的民事新权利:代码空间权

被引:18
作者
吴伟光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代码; 代码空间权; 虚拟财产; 网络经济; 大数据;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18.04.010
中图分类号
D922.294 [商业经济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7 ;
摘要
代码空间是代码空间主体利用代码技术所形成的社会与经济活动区间,是一种新型社会供给。对于代码空间应有专门的民事权利来保护,此种权利即代码空间权。代码空间权的主体可以被称为代码空间主体,代码空间权的客体是代码空间。代码空间权的权能包括代码空间自主权和代码空间自治权。代码空间自主权是指代码空间主体对代码空间的存在、运营和进入的排他性控制权利,网络主权可以看成是这一权能在国家主权上的延伸。代码空间自治权是指代码空间主体对代码空间内部的代码设施和行为规范有排他性的管理和运营权利。目前在网络经济中频繁发生的侵犯虚拟财产的行为大都可以视为对代码空间权的侵害。代码空间权可以成为规范网络经济的一种新型民事权利。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2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数据的法律属性及其民法定位 [J].
梅夏英 .
中国社会科学, 2016, (09) :164-183+209
[2]   虚拟财产规则的路径重构 [J].
申晨 .
法学家, 2016, (01) :84-94+177
[3]   社会自我规制与行政法的任务 [J].
高秦伟 .
中国法学, 2015, (05) :73-98
[4]   非法获取虚拟财产的行为性质 [J].
张明楷 .
法学, 2015, (03) :12-25
[5]   网络“空间化”的时代演变与刑法对策 [J].
于志刚 .
法学评论, 2015, 33 (02) :113-121
[6]   中国互联网不正当竞争案件发展实证分析 [J].
张钦坤 .
电子知识产权, 2014, (10) :26-37
[8]   虚拟财产继承的理论与立法问题 [J].
梅夏英 ;
许可 .
法学家, 2013, (06) :81-92+175
[9]   关于竞争行为正当性评判泛道德化之反思 [J].
蒋舸 .
现代法学, 2013, 35 (06) :85-95
[10]   “双层社会”中传统刑法的适用空间——以“两高”《网络诽谤解释》的发布为背景 [J].
于志刚 .
法学, 2013, (10) :1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