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渤海地区县域土地适度非农化研究

被引:11
作者
方方 [1 ,2 ]
刘彦随 [1 ]
龙花楼 [1 ]
李裕瑞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土地非农化; 土地适度经营; 承载力模型; 环渤海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基于土地非农化与经济发展阶段耦合规律的理论分析,应用承载力模型,开展了2008年环渤海地区县域土地非农化适度性的评价和土地适度非农化阈值的界定。结果表明:①受区域土地资源禀赋与经济社会需求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对非农建设用地的需求与建设用地供给之间呈现为正反双向的"S"型曲线,两者之间的耦合变化规律以工业化完成阶段最为显著;②工业化初期至后期阶段土地非农化趋势表现为缓慢增长,土地适度非农化阈值为10.0%~17.5%;③工业化与城镇化驱动作用强度决定着土地非农化规模的区域差异。因地制宜、科学调控土地非农化进程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引用
收藏
页码:889 / 89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发达地区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的探究——基于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 [J].
李鹏 ;
濮励杰 .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11) :1823-1832
[2]   基于生计转型的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适宜区域 [J].
陈秧分 ;
刘彦随 ;
杨忍 .
地理学报, 2012, 67 (03) :420-427
[3]   论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转型发展 [J].
龙花楼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02) :131-138
[4]   中国耕地和农村宅基地利用转型耦合分析 [J].
龙花楼 ;
李婷婷 .
地理学报, 2012, 67 (02) :201-210
[5]   人均GDP10000美元后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对北京的启示 [J].
邬晓霞 ;
祝尔娟 .
开发研究, 2011, (01) :19-22
[6]   荷兰农地非农化中政府的强势角色及启示 [J].
谭荣 .
中国土地科学, 2009, 23 (12) :69-74
[7]   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 [J].
刘彦随 ;
刘玉 ;
翟荣新 .
地理学报, 2009, 64 (10) :1193-1202
[8]   论农地适度非农化机制与制度创新——基于中国城镇化中农地过度非农化的现实背景 [J].
李伶俐 ;
王定祥 .
中国农村观察, 2009, (05) :11-22+95
[9]   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其理想动力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J].
欧向军 ;
甄峰 ;
秦永东 ;
朱灵子 ;
吴泓 .
地理研究, 2008, (05) :993-1002
[10]   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区域分异研究 [J].
彭建超 ;
徐春鹏 ;
吴群 ;
余德贵 ;
陈健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2) :10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