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及动因研究

被引:235
作者
刘法建 [1 ]
张捷 [1 ]
陈冬冬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2]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入境旅游; 旅游流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QAP分析;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 [中国旅游事业];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1201 ;
摘要
从旅游流的内在联系特性入手,分析了入境旅游流网络分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采用基本特征描述、密度分析及EI指数检验、中心性、凝聚子群、核心—边缘分析等分析方法对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展开研究,然后运用QAP分析模型对旅游者流动矩阵和各省市旅游供给要素差值矩阵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①中国入境旅游流规模上呈现东部强,西部、东北次强,中部弱的态势,整体结构比较松散而且不均衡,空间结构上出现一定的集群现象;②东部一些省市不仅中心度指数高,结构优势明显,占据网络的核心位置,而且内部联系紧密,另外西部个别省份的网络重要性有所增强,旅游发展的不均衡态势有所改善;③自然资源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外联系度、空间距离是制约入境旅游者流动的因素,而国际旅行社数、飞机起降架次为代表的高档次旅游服务水平、及是否同一地区是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地的重要因素。文章旨在为探讨入境旅游流空间特征和机制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思路,力求能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入境旅游流特征,进而为入境旅游的均衡发展和各省市旅游政策的制定等宏观决策提供理论层面的参照。
引用
收藏
页码:1013 / 102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省级旅游地角色研究 [J].
刘法建 ;
张捷 ;
章锦河 ;
陈冬冬 .
地理研究, 2010, 29 (06) :1141-1152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演化——基于SSM方法的分析 [J].
曹新向 ;
苗长虹 .
旅游学刊, 2009, 24 (02) :11-17
[3]   上海与长江流域各省区间的旅游互动 [J].
汪宇明 ;
高元衡 .
地理学报, 2008, (06) :657-668
[4]   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与中国入境旅游空间结构的变动 [J].
翁瑾 .
旅游学刊, 2008, (06) :30-35
[5]   基于SSM方法的入境旅游市场客源结构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J].
周彩屏 .
旅游学刊, 2008, (01) :46-51
[6]   中国省际入境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分省面板数据分析 [J].
赵东喜 .
旅游学刊, 2008, (01) :41-45
[7]   皖南旅游区观光旅游线路的空间分析 [J].
刘法建 ;
章锦河 ;
陈冬冬 .
旅游学刊, 2007, (12) :66-70
[8]   基于QAP算法的省际劳动力迁移动因理论再检验 [J].
肖群鹰 ;
刘慧君 .
中国人口科学, 2007, (04) :26-33+95
[9]   QAP:测量“关系”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J].
刘军 .
社会, 2007, (04) :164-174+209
[10]   四川省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格局演变 [J].
史春云 ;
张捷 ;
尤海梅 ;
李东和 ;
王艳 .
地理学报, 2007, (06) :63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