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与中国入境旅游空间结构的变动

被引:22
作者
翁瑾
机构
[1]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
关键词
中国入境旅游; 规模经济; 产品差异化; 低水平陷阱; 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 [中国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摘要
本文研究了1986年至2005年中国入境旅游空间结构的变动情况,并对两类入境旅游集中的典型地区的旅游发展路径进行了剖析。研究认为,中国入境旅游在总体趋于分散的背景下,也存在着两个明显的集聚现象。第一,长期以来入境旅游在传统旅游热点地区高度集聚;第二,云南成长为新的集聚中心。对于前者的解释是,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较高的知名度使传统旅游热点地区在改革开放之初就进入了一个动态的、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对于后者的解释是,极具地方特色的差异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营销以及政府主导下的大规模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使云南旅游成功地实现了从"低水平陷阱"向"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的"惊人一跃"。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一个具有不对称特点的垄断竞争的空间模型 [J].
翁瑾 ;
杨开忠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7, (02) :76-82
[2]   中国国内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 [J].
章锦河 ;
张捷 ;
李娜 ;
梁琳 ;
刘泽华 .
地理研究, 2005, (02) :293-303
[3]   云南海外客源市场发展及开拓 [J].
罗明义 .
旅游学刊, 2003, (02) :35-40
[4]   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分析——以中国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点)为例 [J].
吴必虎 ;
唐子颖 .
人文地理, 2003, (01) :1-5+28
[5]   风花雪月的经济学视角──云南建设旅游支柱产业的透视 [J].
罗明义 .
创造, 2002, (03) :4-7
[6]   旅游域模型及其结合GIS的应用 [J].
王铮 ;
蒋轶红 ;
王瑛 ;
李山 ;
王莹 ;
翁桂兰 .
旅游学刊, 2002, (02) :57-62
[7]   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J].
吴必虎 .
地理科学, 2001, (04) :354-359
[8]   基于铁路廊道的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市场域分析 [J].
王铮 ;
周嵬 ;
李山 ;
王瑛 ;
黄涛 ;
蒋轶红 .
地理学报, 2001, (02) :206-213
[9]   自然观光旅游地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研究——以九寨沟及比较风景区为例 [J].
张捷 ;
都金康 ;
周寅康 ;
张思彦 ;
潘冰 .
地理学报, 1999, (04) :71-78
[10]   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 [J].
吴必虎 ;
唐俊雅 ;
黄安民 ;
赵荣 ;
邱扶东 ;
方芳 .
地理学报, 1997, (02)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