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调整与村庄政治的演化逻辑

被引:31
作者
杜鹏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土地调整; 村庄政治; 集体土地制度; 村民自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基于农村土地内在的资源属性、社会属性和制度属性,土地调整不仅是集体产权的更新实践,而且也是村庄政治的生产实践。在土地调整过程中,组织动员、矛盾激活和"结平衡账"的辩证过程赋予了村庄自主化解矛盾和达成秩序的能力,村庄政治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进而形成与国家政治的良性互动。但是,以"确权"为导向的国家地权调控否定了集体土地制度的实践空间,逐渐侵蚀了村庄政治内核,村庄政治塌陷,村庄内部大量矛盾通过"上访"问题化。村庄政治与国家政治的关系渐趋失衡,基层治理陷入深层困境。因此,村庄政治是村民自治和基层善治的基础,找回村庄政治的关键,是重塑集体调整土地的权能,完善集体土地制度。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31]   “关系产权”:产权制度的一个社会学解释 [J].
周雪光 .
社会学研究, 2005, (02) :1-31+243
[32]   集体产权在中国乡村生活中的实践逻辑——社会学视角下的产权建构过程 [J].
申静 ;
王汉生 .
社会学研究, 2005, (01) :113-148+247
[33]   协商民主引论 [J].
陈家刚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4, (03) :26-34
[34]   派性、选举与村集体经济 [J].
贺雪峰 .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3, (02) :22-26
[35]   土地使用规则的不确定:一个解释框架 [J].
张静 .
中国社会科学, 2003, (01) :113-124+207
[36]   中国农地调整与使用权流转:几点评论 [J].
张红宇 .
管理世界, 2002, (05) :76-87
[37]   土地调整:农村社会保障与农村社会控制 [J].
朱冬亮 .
中国农村观察, 2002, (03) :14-21+28
[39]   关于产权的理论 [J].
哈罗德·德姆塞茨 ;
银温泉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990, (06) :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