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乡村社会的解释学——以地权分配为透视点

被引:6
作者
张佩国
机构
[1] 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后
[2] 上海
关键词
乡村社会史; 地权分配; 学科本位; 多维视野; 人文关怀; 历史主体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8 [地区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在以往有关中国乡村史的研究中 ,存在着两个最大的误区 ,那就是狭隘的学科本位观对社会历史的碎割化 ,及历史学科学化的追求导致人的历史主体性的丧失。前者以“圈地”方式将乡村史分割为经济史、社会史、政治史、文化史、法制史等专门史领域 ,从而损害了呈全息景观的乡村社会历史的整体性。因此 ,由单一论域走向多维视野 ,才能够全方位地认识乡村社会的历史变迁过程。后者则制造了乡村“无人区”,其文本使人只能看到概念的逻辑演进和史料的机械堆积 ,而农民的日常生活世界却不见了。究其原因 ,乃在研究者丢掉了人本主义理念 ,缺少对农民的人文关怀。故只有贴近农民 ,才能真正地理解农民 ,真正建立起对乡村社会历史的合理解释。在此 ,人类学的参与式观察方法和传统史学的人文化书写方式很值得借鉴。走出上述两大误区 ,也正是要寻求史学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5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生命的历程.[M].李强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  
费孝通文集.[M].费孝通著;.群言出版社.1999,
[3]  
关系资源与农民的非农化.[M].陈俊杰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4]  
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M].王铭铭[著];.三联书店.1997,
[5]  
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M].马克〓著;.学林出版社.1997,
[6]  
田园诗与狂想曲.[M].秦晖;苏文著;.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7]  
义和团运动的起源.[M].[美]周锡瑞(Joseph W·Esherick) 著;张俊义;王栋 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
[8]  
生育与村落文化.[M].李银河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9]  
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M].叶显恩主编;.中华书局.1992,
[10]  
法国史学对史学理论的贡献.[M].(法)利科(Ricoeur;Paul)著;王建华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