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据携带权的属性、影响与中国应用

被引:109
作者
丁晓东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2] 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
关键词
数据携带权; 个人信息保护; 竞争法; 政府数据共享;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20.01.007
中图分类号
D912.1 [行政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欧盟颁布的《一般数据保护条例》首次在立法中确立了数据携带权,赋予个体无障碍地获取与转移个人数据的权利。但数据携带权并不具有成为一种基本权利的条件,而且可能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不利于数字市场的良性竞争。应当将数据的可携带性视为一种努力目标,并且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形对数据控制者施加不同的责任。对于中国而言,首先要避免在立法层面照搬照抄欧盟的数据携带权。其次,在涉及数据获取与转移的场合,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中赋予个体不同程度的数据携带权。在不影响隐私期待及相关主体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企业应当为个体提供获取数据的便利,并且不应对普通用户设置数据转移的技术障碍。此外,还可以利用数据携带权倒逼政府实行数据共享。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8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2]   企业数据的利用准则 [J].
姚佳 .
清华法学, 2019, 13 (03) :114-125
[5]   网络用户生成内容版权侵权自治模式的法治化探索 [J].
刘珊 ;
黄琴 .
中国出版, 2018, (12) :62-66
[6]   数据可携带权:结构、归类与属性 [J].
李蕾 .
中国科技论坛, 2018, (06) :143-150
[7]   个人信息保护:从个人控制到社会控制 [J].
高富平 .
法学研究, 2018, 40 (03) :84-101
[8]   论大数据时代的个人数据权利 [J].
程啸 .
中国社会科学, 2018, (03) :102-122+207
[9]   探索激励相容的个人数据治理之道——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方向 [J].
周汉华 .
法学研究, 2018, 40 (02) :3-23
[10]   数据新型财产权构建及其体系研究 [J].
龙卫球 .
政法论坛, 2017, 35 (04) :6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