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驻村机制的实践困境及其后果——以豫中J县驻村“第一书记”扶贫为例?

被引:147
作者
许汉泽
李小云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第一书记; 结构排斥; 驻村机制;
D O I
10.13676/j.cnki.cn36-1224/f.2017.03.009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从豫中J县"第一书记"扶贫制度的调查资料分析中可知,"第一书记"与上级政府、派出单位、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多元主体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当下驻村机制呈现出复杂的社会性、结构性因素。研究发现,"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受到了上级政府目标设置权责不匹配与原单位有限资源的条件限制;另一方面遭遇了乡镇干部与村干部之间的"共谋"与"乡-村"关系的闭合。这样双重排斥的结构性变化不仅影响了"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的本身,还导致了驻村帮扶制度的变迁,使得国家对于农村基层社会的控制能力弱化。因此,必须采取增加驻村干部权力、加大资源支持以及打破乡镇干部与村干部之间的"共谋"与"垄断"等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8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论富人治村的“私人治理”性质 [J].
王海娟 .
地方治理研究, 2016, (01) :74-80
[2]   外生力量、资源动员与乡村公共品供给方式的再探索——以西藏六地一市干部驻村为个案的研究 [J].
王丹莉 ;
武力 .
开发研究, 2015, (06) :33-37
[3]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村干部角色及“无为之治”——以赣东D镇乡村为例 [J].
龚春明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5 (03) :27-33+122
[4]   分利秩序与基层治理内卷化 资源输入背景下的乡村治理逻辑 [J].
陈锋 .
社会, 2015, 35 (03) :95-120
[5]   中国包村运动的异化与扶贫体制转型 [J].
王文龙 .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5, (02) :81-87
[6]   新时期驻村干部制度绩效研究——以河北“省市派驻村干部制度”为例 [J].
扈红英 ;
刘敏华 ;
张俊桥 ;
李东雷 ;
韩梅河 .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14, (04) :29-32
[7]   党政机关选派干部下乡扶贫制度的建立 [J].
韩广富 ;
周耕 .
理论学刊, 2013, (11) :22-25+127
[8]   乡镇驻村制与基层治理方式变迁 [J].
欧阳静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9 (01) :111-115
[10]   浅谈驻村干部应当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J].
陈亚明 .
农村工作通讯, 2008, (14) :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