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富人治村的“私人治理”性质

被引:41
作者
王海娟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富人治村; 私人治理; 资源下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近年来富人治村已经成为乡村治理中的典型模式。研究发现,当前国家资源下乡增加了富人当选村干部的积极性,而富人的诸多优势使得富人治村成为一种普遍村治实践。通过对富人治村的动机及权力运作的考察发现,富人治村的主要动机是追求个人经济利益,富人治村的权力运作模式形成了"权力的利益网络"。富人治村的治理资源、治理主体以及治理机制具有私人性,实质上是与公共治理相违背的"私人治理"。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资源下乡与分利秩序的形成 [J].
王海娟 ;
贺雪峰 .
学习与探索, 2015, (02) :56-63
[2]   现代“新乡绅”研究三题 [J].
阳信生 .
文史博览(理论), 2013, (10) :27-31
[3]   发现边缘人——近年来华中村治研究的转向与拓展 [J].
田先红 ;
高万芹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7 (05) :124-132
[4]   论乡村社会的私人性治理 [J].
余练 ;
王会 .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3, 35 (05) :59-63
[6]   连带式制衡:基层组织权力的运作机制 [J].
陈锋 .
社会, 2012, 32 (01) :104-125
[8]   富人治村:机制与绩效研究 [J].
欧阳静 .
广东社会科学, 2011, (05) :197-202
[10]   先富参政与民主恳谈的治理逻辑——乡村治理的结构与绩效研究 [J].
王国勤 .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9, (05) :4-1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