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包村运动的异化与扶贫体制转型

被引:29
作者
王文龙
机构
[1] 湖州师范学院农村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包村运动; 群众路线; 权力异化; 炫耀性寻租;
D O I
10.13676/j.cnki.cn36-1224/f.2015.02.009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302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包村作为一种扶贫手段随着新一届中央政府对群众路线的强调,权力部门政绩竞赛的冲动在一些地方重新复兴。尽管包村运动能够有效减少一些地区和农户的贫困问题,但注重短期效应,形式主义严重,效率很低,且容易造成扶贫依赖性,加剧政绩竞赛的不公。从长期看这种建立在权力部门合法伤害权基础上的政绩竞赛会进一步强化权力寻租,使普通的物质性寻租升级为炫耀性寻租,造成政府权力的恶性膨胀,资源配置的更大扭曲。只有树立正确的群众路线观,合理限制政府规模和权力,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制定比较公平的政绩评估体系,我们才能摆脱对运动式扶贫的依赖,建立长效的扶贫体制,加快中国的扶贫进程。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甘肃“联村联户”走基层 [J].
李开南 ;
包锐 .
中国经济周刊, 2012, (24) :34-35
[2]   乡镇驻村制与基层治理方式变迁 [J].
欧阳静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9 (01) :111-115
[3]   乡镇干部包村怎么包 [J].
邓云龙 ;
张会凯 .
乡镇论坛, 2010, (01) :23-23
[4]   “官断十条路”与合法伤害权 [J].
吴思 .
领导文萃, 2009, (18) :108-111
[5]   炫耀性消费——凡勃伦与布迪厄之比较 [J].
刘飞 .
消费经济, 2005, (03) :52-54
[6]   运动式的乡村建设:理解与反思——以“部门包村”工作为案例 [J].
严国方 ;
肖唐镖 .
中国农村观察, 2004, (05) :69-78+80
[7]   政府经济学中的寻租理论研究 [J].
贺卫 ;
王浣尘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02) :51-56
[8]   乡干部包村制的憋端剖析附视频 [J].
朱长青 ;
王吉波 .
领导科学, 1992, (05) :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