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大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

被引:58
作者
袁礼 [1 ]
欧阳峣 [2 ,3 ]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2] 湖南师范大学
[3] 湖南师范大学大国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技术进步偏向; 适宜性技术进步; 比较优势; 全要素生产率;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18.06.004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本文将制度比较优势引入适宜性技术进步的理论框架下,在CES生产函数下演绎技术进步偏向和比较优势的适宜性通过技术进步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并采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测度技术进步偏向,从要素增量结构和制度环境演变的双重视角,检验发展中大国新型比较优势与技术进步偏向的适宜性及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偏向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但制度比较优势将使其偏离适宜选择,因而发展中大国能否有效甄别要素禀赋和制度比较优势的变化,选择适宜性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键。中国和印度能够合理研判要素增量结构和制度环境变迁,选择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通过提高技术进步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形成正向影响;但是印度尼西亚、南非和墨西哥未能预见要素市场有效供给的变化,没有适时调整技术进步偏向和强度,非适宜性技术进步引致技术进步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全要素生产率出现先升后降趋势,且技术进步效应的作用强度超过资源配置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61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要素价格扭曲如何影响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J].
余东华 ;
孙婷 ;
张鑫宇 .
中国工业经济, 2018, (02) :63-81
[2]   技术选择:“因势利导”还是“适度赶超”? [J].
许岩 ;
尹希果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7, 34 (08) :55-71
[3]   发展中大国的界定、遴选及其影响力评价 [J].
欧阳峣 ;
罗富政 ;
罗会华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 45 (06) :5-14
[4]   要素市场扭曲与创新效率——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经验分析 [J].
戴魁早 ;
刘友金 .
经济研究, 2016, 51 (07) :72-86
[5]   技术进步适宜性与创新驱动工业结构调整——基于技术进步偏向性视角的实证研究 [J].
孔宪丽 ;
米美玲 ;
高铁梅 .
中国工业经济, 2015, (11) :62-77
[6]   要素禀赋、适宜性创新模式选择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J].
余泳泽 ;
张先轸 .
管理世界, 2015, (09) :13-31+187
[7]   技术进步偏向、要素配置偏向与我国TFP的增长 [J].
雷钦礼 ;
徐家春 .
统计研究, 2015, 32 (08) :10-16
[8]   要素市场扭曲、垄断势力与全要素生产率 [J].
盖庆恩 ;
朱喜 ;
程名望 ;
史清华 .
经济研究, 2015, 50 (05) :61-75
[9]   技术进步方向、城市用地规模和环境质量 [J].
董直庆 ;
蔡啸 ;
王林辉 .
经济研究, 2014, 49 (10) :111-124
[10]   要素禀赋、制度红利与新型出口比较优势 [J].
邱斌 ;
唐保庆 ;
孙少勤 ;
刘修岩 .
经济研究, 2014, 49 (08) :107-119